未曾想到,顧錦年惱羞成怒,大罵孔宇,同時設下賭約,孔宇也不想鬧的如此之大,可顧錦年非要立下賭約,不立賭約就不解釋。
面對無數才子心中的憋屈,孔宇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同時出十道題,并且這十題都十分簡單,不是明月就是江河,也不希望鬧得太僵。
不曾想到,顧錦年的確有這般才華,詩成千古,的的確確展現出才華。
眾人服氣。
孔宇明悟后,向顧錦年道歉,甚至會登門道歉,可顧錦年必須要讓孔宇跪下。
孔宇不是不想跪,而是他代表孔家,實在是不好跪,愿意給予一切補償,誰料想顧錦年得理不饒人,到最后更是羞辱圣人,狂妄自大,囂張跋扈,目中無人。
甚至大夏皇帝都偏袒顧錦年,以致于孔宇最終下跪,連傳圣公來了都沒用。
鎮國公更是叫囂,誰敢幫孔宇就殺他全家,顧錦年更是說要殺盡天下一切不支持自己的偽儒。
大致就是這個劇情了。
顧錦年都不用去想,一定是按照這個劇情傳出去的。
甚至如果歹毒一點,更會說成,各國才子質疑,孔宇也跟著說了一句,自己找準時機,直接報復孔宇,就是為了將孔家踩在腳下。
因為自己狂妄。
人是很容易被打上標簽的,有能力者一般都會跟狂妄掛上鉤,無能力者一般會跟懶惰掛上鉤。
這是潛移默化。
如果再加上一個大夏第一權貴,年僅十六歲,人們會覺得這種人不狂妄誰狂妄
就好像富家子弟一樣。
提到富家子弟這四個字,基本上所有人腦海當中浮現都是一群肥肥胖胖,穿著錦衣,走在路上大搖大擺,身后跟著七八個隨從家丁,看誰都跟看狗一樣。
這就是標簽化。
人怕出名豬怕壯。
“雖惹來麻煩,但也不是沒有好處,我本身就是要走孤臣之道,得罪孔家,就是我的目的。”
“若不得罪孔家,危險的就是顧家,得罪便得罪,若不得罪徹底,死的就是顧家了。”
如此得罪孔家,的確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顧錦年有必須得罪的理由。
“今日之事,應當更加謹慎一些,既然出手,就翻臉到底,孔家必然會找我麻煩,我也必須要搞點人脈關系了。”
“書院所有學子,都可以成為我的人脈,往后他們入了朝廷,到各個地方任職,他們便是我的聲音,若是孔家用這種方式來抨擊我。”
“我亦可用這種方式去抨擊他們。”
顧錦年開始為自己想后路,與孔家早晚要一決高下,孔家最大的能力,在顧錦年看來就是可以借助輿論。
天下讀書人的輿論。
顧錦年無法影響到天下讀書人,但若是現在好好培養大夏書院的這幫學生,讓他們成為自己的手下,那么至少可以影響到大夏。
畢竟這批人早晚是去各地當官,或者在朝廷任職,出去以后,就是大官。
各郡各府各縣的才子,都是想要巴結這些官員。
那么想要營造輿論就太簡單了。
而想要掌控天下輿論,就必須要開辟新學,廣收門徒,桃李滿天下,則可對抗。
這條路要走很久。
一時之間,肯定想不完,但建立屬于自己的勢力,肯定沒錯。
“得立會了。”
顧錦年心中喃喃自語,他打算立個會口,把大家拉在一起,類似于同文盟這種組織。
從小到大,而后互相幫助,若有窮困讀書人,就出銀子幫助對方,若遇到什么麻煩事,互相借助勢力去解決。
這樣一來,有利益牽扯,彼此就極其團結,朝廷當中也有這種東西。
只不過不太明顯,畢竟永盛大帝可是嚴厲打擊結黨。
但大夏書院不一樣,打不到。
“需要一個時機。”
“一個絕佳的時機,抓住這個時機,便可立新會,大夏書院這群人便可凝聚為一股勢力,一股未來足矣撼動朝廷的勢力。”
顧錦年心中思索著。
可就在此時,清微的敲門聲響起。
顧錦年頓時收回心神。
他微微皺眉。
有人來了,自己沒有察覺,這有些可怕。
“誰”
他出聲問道。
“我。”
是瑤池仙子的聲音。
這讓顧錦年有些奇怪了,深更半夜跑過來作甚
不過顧錦年沒有多想。
直接起身,將房門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