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制定作戰方桉,包括人員調動,以及后勤保障,外加上費用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折騰。
不是說打仗,派兵出發就行。
甚至一但開戰,各地需要調整稅收,這是必然的事情,不管國庫現在的銀子多不多。
只要開戰了。
各地都要征收戰爭稅。
到時候還要平息百姓的怨氣,總而言之,一大堆事需要處理。
“一切皆由陛下定奪。”
“不過,此番出征,快則一二年,慢則四五年。”
“老臣有三件事情,希望陛下答應。”
鎮國公開口,出征打仗沒有任何一點問題,為國效力,為昔日兄弟報仇,無論是那個原因,他都會前往邊境。
可他還有三件事情要做。
“國公直言。”
永盛大帝開口。
“其一,錦年溺水之事,老臣差不多已經查清楚了,如若此番前去征戰,老臣必然會將此事解決,有些人必須得償命,還望陛下見諒。”
鎮國公很澹然,說出第一件事情。
“準。”
永盛大帝沒有絲毫猶豫,顧錦年落水的事情,他也知道,只是他不清楚這背后是誰在搞鬼,如今鎮國公知道是誰了,他完全放權。
即便牽扯的人再大又如何
往小了說,害死顧錦年,逼迫自己與顧家決裂,此人不安好心,得誅。
往大了說,顧錦年如此才華,如若當時真的死了,對大夏王朝的損失,那就是無與倫比的。
所以他無條件支持,誅九族都行,前提是九族不得有自己。
“其二,老臣此番邊境出戰,只怕有宵小之輩,會去招惹錦年,錦年這孩子時常意氣用事,還望陛下看在老臣在外征戰之苦勞,多多提點錦年。”
這是第二件事情。
“國公言重,錦年朕也寵溺,如若他當真做錯了些事,朕不會計較。”
永盛大帝點了點頭,這一點即便是鎮國公不說,他也會做。
“不。”
“陛下,只要不涉及到錦年的性命安全,其他的事情,還望陛下旁觀即可。”
“錦年太過剛直,必須要好好敲打一二,仗著老臣,仗著陛下的恩寵,他肆無忌憚,這并非是一件好事,老臣更希望錦年多吃些虧,有陛下在,有老臣在,也能保他個周全。”
“可有朝一日,錦年終究要一個人面對一切,若按這個性子,只怕過剛易折,請陛下萬不可寵溺錦年,有些事情不讓錦年吃點虧,無法成長。”
鎮國公開口。
他反而不希望永盛大帝寵溺顧錦年。
曾經他寵溺顧錦年,那是因為顧錦年沒有什么能力,未來就當個世子,好吃好喝,榮華富貴享一輩子也就沒什么。
可現在顧錦年有天大的才華,他反而后悔曾經的寵溺。
不經歷暴雨,怎能茁壯成長。
“朕明白。”
“國公放心。”
永盛大帝點了點頭,這一點他也清楚,所以直接同意。
“其三。”
“此番前去,生死未卜,倘若老臣當真不幸遇難,還望陛下念老臣這一生為大夏忠心耿耿的份上。”
“請陛下莫聽讒言,老臣這一生,行事光明磊落,我這些兒子雖然一個個沒什么大出息,但也懂得忠君報國,絕無謀逆叛亂之心。”
“請陛下明鑒。”
鎮國公說到這里,他直接跪拜下來,朝著永盛大帝深深叩首。
這是最后一件事情,也是他最擔心的事情。
這一趟出去,如若只是點到為止,一年兩年可能就回來,一切好說,不會出什么大事。
可如若當真是爭奪十二城,那就是真正的廝殺,他不敢保證自己能活著回來。
戰場當中,千軍萬馬,是個人實力無法扭轉的。
生死未卜,一切都是未知數。
沒有人敢說能一定從戰場當中活下來,尤其是打到最后,百萬雄師廝殺,那是人間煉獄,尸骨如山,鎮國公也不敢保證自己一定就能活著回來。
所以,他做好了死的準備。
為國而死。
他無悔。
也無懼。
可他唯一擔心的就是顧家,是他那幾個兒子,還有顧錦年。
大夏王朝,最大的風言風語,就是顧家會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