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民哀嚎之聲響起。
孔圣出手,不僅僅是斬了扶羅王朝部分國運,而且還斬了扶羅百姓的氣運。
這一招太狠了。
世人驚愕,一個個啞口無言,眼神之中滿是震撼。
這天底下沒有人敢與百姓爭斗,在他們的認知當中,即便是圣人也不會忤逆百姓。
可沒想到的是,孔圣竟然削了百姓氣運。
這天下也唯獨圣人敢這樣做啊。
“剝爾氣運,如若爾等悔改,以五十年為期限,將氣運歸還爾等,若五十年內,再行類事,一切氣運,反饋于天地。”
孔圣開口,算是狠狠的給扶羅百姓一個教訓。
這是一個警鐘,給天下人敲響的警鐘,明辨是非,而不是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
若是如此的話,被人利用,加害于他,到最后來一句我也不清楚只是跟著大家一起罵,就可以解決嗎
孔圣的做法,會得罪百姓,但他若不這樣做的話,以后誰還敢為民伸冤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下一刻,孔圣將苗頭落在了大金王朝。
他沒有廢話,再次斬去。
大金國運比扶羅王朝的國運要強盛太多,可面對孔圣,大金國運依舊算不了什么。
天道之眼迸裂出一道神光,如同神刀一般,直接劈向大金王朝的國運真龍上。
只不過,扶羅王朝四爪被斬,大金王朝的真龍,出現了一道可怕的傷痕,但并沒有傷到根本,懲罰是一樣的,但因為大金王朝的國運很強盛。
所以只能給予一定的傷害。
百姓也如扶羅王朝一般,都被掠奪氣運,懸掛于天命之星內,五十年內,如若再犯,氣運消失,五十年若不犯,也會歸還給他們。
國運受損,大金王朝的帝王沉默不語,他不能說什么,也不敢說什么,在圣人面前,他若是敢說什么,下場會更慘。
隨著大金王朝被削。
孔圣執尺,再削其他各國,只是相對來說,其他各國損失的不大。
不過到最后,孔圣將目光落在了大夏王朝。
他沒有遲疑,一尺斬去,天道之眼,再度凝聚神刀,將大夏國運斬了部分,只不過比扶羅王朝和大金王朝要好太多了。
至少大夏王朝內,大部分還是支持顧錦年的,只有一半左右在抨擊顧錦年。
就事論事,大夏王朝也有壞人,不能因為顧錦年是大夏王朝的人,就不削其國運。
該給懲罰就是要給懲罰。
至于百姓氣運,掠奪的也比較少,全部凝聚在天命之星上。
依舊是五十年的期限。
顧錦年望著這一切,心中徹徹底底沒有任何怨氣了。
經此一遭,往后誰還敢用這種方式羞辱自己
說實話孔圣當真是不愧是圣人,本以為只是懲罰一下孔家,懲罰一下讀書人,卻沒想到孔圣連天下蒼生都懲罰。
但孔圣所言沒有錯。
這些百姓也有錯,他們的錯就是善惡不分,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就因為自己不是他們國家的人,就惡意抨擊,明明知道自己是道聽途說的,卻要說的好像,是自己親眼所見。
至于大夏王朝部分百姓,也更加可惡,自己為百姓伸冤,結果這些人卻背刺自己,好在的是,這種人還是少,不多而已。
支持自己的人,還是偏多,這一點讓顧錦年沒有太寒心。
“錦年小友。”
“本圣今日所為,乃為天地正道,并非只是幫你出氣,你要明白。”
“還望錦年小友,能夠放下這段恩怨,萬不能因為他人之惡語,壞自己之儒心。”
孔圣開口,他望著顧錦年,如此說道。
收拾完了這些人,孔圣看著顧錦年,他所作所為,全然是為了儒道,不是幫顧錦年出氣,而是正儒道昌盛。
當然他也希望顧錦年能夠平息憤怒,能夠安下心來,好好在儒道一路,負重前行。
“圣人在上。”
“學生明悟。”
顧錦年作大禮,朝著孔圣恭敬一拜。
聽著顧錦年這般的聲音,孔圣點了點頭,旋即他開口道。
“錦年小友,第一件事情,本圣已經處理妥當,第二件事情,是何事”
孔圣詢問。
顧錦年之前說有兩件事情,現在第一件事情辦妥了,現在便是第二件事情了。
“回圣人。”
“第二件事情,是學生的請教。”
“學生還未踏入立言之境。”
“因不知何為圣意,也不明白何謂天地之意。”
“故而,想請圣人指點。”
這是第二件事情,顧錦年想要請教孔圣,何為知圣立言。
聽到此話,孔圣微微一笑。
緊接著緩緩開口。
“你知道,儒道第三境,真正的全名是什么嗎”
孔圣開口,他望向顧錦年,如此說道。
真正的全名
顧錦年略顯好奇,甚至有些不解。
“知心立言。”
孔圣開口,給予解答。
“沒有什么知圣立言,只有知心立言,知道自己的心意,才可以立下自己的言論。”
“圣人的東西再多,終究不是你的,圣人只是為世人開辟一條路,但這條路究竟還是你自己走完。”
“你明白了嗎”
孔圣出聲,道出知圣立言的真正含義。
不是知圣。
而是知心。
知道自己的內心,明白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