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我去做什么我又不會下棋。”
顧錦年有些好奇,但也接過這份請帖。
“稷下學宮,乃是天下儒道圣地。”
“能在學宮內的人,都是各地大儒。”
“再者,學宮核心是儒道學術之爭,棋道只是分支罷了。”
蘇文景緩緩說道。
“學術之爭”
顧錦年皺了皺眉。
自古以來,學術之爭是儒道最恐怖的東西,很容易出大事。
簡單來說,前段時間孔家不是辱罵自己嗎
這種辱罵是有目的性和利益性,說白了就是搞針對。
借助孔圣之力,可以鎮壓孔家。
但學術之爭不一樣。
如果學術之間產生巨大的矛盾,那兩個人就徹底決裂,以后咱們道不同不相為謀。
當然,一般來說是不會因為學術分歧,從而互相詆毀,但會根據你的學術來挑你的刺,這很正常。
而對于讀書人來說,在沒有明確目標前提下,絕對不要摻和學術之爭。
最起碼有一定的建樹,有一定的能力之后,才能摻和學術之爭。
學術之爭,其實就是為了立言鋪路。
四位圣人都在早年參加過學術之爭,通過各種爭論,從而產生自己的理解。
然后開宗立派。
只不過這么早就讓自己接觸,有些不妥吧
仿佛是看出顧錦年的擔憂。
蘇文景不禁開口道。
“此番前去稷下學宮,你不用參加學術之爭,但得提前看看,做好準備。”
“你早晚要參與進來。”
蘇文景開口,讓顧錦年稍稍松了口氣。
“那行。”
“那學生到時候跟先生一同前去。”
顧錦年點了點頭。
“陛下與你說了官職的事情嗎”
很快,蘇文景又提到這件事情。
“提了。”
“禮部郎中。”
顧錦年點了點頭。
“你覺得如何”
蘇文景問道。
“還可以,就是官級略微大了點,學生性格比較懶散,給個六品其實就夠了,郎中還是不好,再者學生還想在書院當中待待,沉淀一二。”
“不過學生今日去了一趟皇宮,也跟陛下說了這事,也不需要如其他官員一般,準時準點去禮部。”
顧錦年認真回答。
“恩。”
“錦年,你有這種想法,老夫深感欣慰。”
“不過,你這個禮部,是老夫要求的,你知道為何嗎”
蘇文景問道。
“為何”
顧錦年略顯好奇。
“錦年。”
“你早晚是要步入朝堂,而且早晚也會成為大夏權臣。”
“宰相也好,尚書也罷。”
“如若入朝為官,你便需要擁有自己的人脈。”
“朝中的大臣都老了,他們也在培養自己的人,老夫極力要求你去禮部,無非兩點。”
“其一,禮部掌管天下讀書人,你可以從中選拔人才,馬上就要科舉了,你身為禮部郎中,是有權利審批考卷,從而第一時間觀閱人才。”
“其二,你終究是讀書人,需要去禮部好好沉淀一二,免得掌權之后,心境容易發生變化。”
“你現在可不能做錯,一但走錯一步,便是萬劫不復。”
蘇文景道出原因。
讓顧錦年不由恍然大悟。
的確,禮部掌管的是天下讀書人,最直接的就是科舉,而通過科舉,自己可以第一時間知曉對方水平,從而可以搭建自己的勢力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