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京都。
紫檀閣內。
這里算得上是京都中上檔次的酒樓。
人均消費十兩銀子。
顧錦年也算是豪氣,這要是按照禮部正常的流程,一般都是去同文館吃飯。
為啥去同文館
因為朝廷付錢。
禮部沒銀子報銷,更何況即便是報銷,也是人均二兩銀子的報銷,有時候報銷多了,別說戶部批不批。
反正禮部直接就不批,甚至還要找你麻煩。
顧錦年其實明白京官窮苦的原因,主要是太祖當年太狠了。
甚至說狠的不行。
官員貪污五兩銀子就發配邊疆,貪污十兩以上直接砍頭,愣是一點道理都不講。
后來永盛大帝上位后,沒有修改這個,畢竟永盛大帝不管做什么都是學習太祖。
所以對官員也賊狠。
當然也的確是因為國庫沒銀子。
而且大夏王朝的官員,不但俸祿少,而且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春元節以及太祖,皇帝,太后生日之外,就沒有節假日。
京官日子過的很慘。
外地官員就舒服多了,好一點的自己暗中搞點銀子,光是火耗就能撈一筆,外加上養廉銀這種東西,日子過的很快活。
狠一點的,就是民脂民膏各種來一遍。
當然這些外地官員也不蠢,有了銀子以后,多多少少會孝敬給上面人,一層層孝敬上去。
吏部的收入,用腳指頭都能想到。
戶部的收入,就是一些折損采購,日子也不錯。
刑部的收入,那就更別說了,聽著刑部天天哭喪,什么出去辦差事沒銀子,可當真過去了,一些犯人家屬之類的,不塞銀子能好過
兵部就更別說了。
至于禮部和工部,那的確是很慘,禮部基本上都是讀書人,有威望有德行的人,本身就很清廉,而且禮部喜歡裝。
他們背后也有世家支持啊,真要高消費起來,世家供得起。
可問題是,這幫人一來是不吃嗟來之食,不靠世家,二來是大家互相算計著,比如說某天禮部一個主事,吃香喝辣,被其他人看到了,馬上就抨擊。
大致意思就是,我們都吃苦,你在外面花天酒地,讓別人看到了,豈不是覺得我們禮部貪贓枉法
反正就是要窮一起窮,都是硬骨頭,所以禮部還算是比較清廉一些。
最后就是工部。
工部撈錢的方法其實不少,修橋建路這玩意,但可惜的是,大夏的工部,可不是由工部說了算,任何修橋建路,宮殿修繕,或者大興土木。
都必須要有懸燈司,鎮府司,戶部,禮部一起參與進來。
說白了一點,如果貪,那就一群人分,可要是出了半點差錯,一起倒霉,沒有一個跑得掉。
多方制衡,再加上永盛大帝也死死盯著,誰敢貪啊。
故此,工部是最慘的,工匠俸祿都比官員要多一點,這還真不是開玩笑的。
紫檀閣內。
內院已經被顧錦年包下。
整個紫檀閣今天都不對外營業。
隨著顧錦年走入。
當下,一些聲音便不由響起。
“未曾想到,禮部竟然安排這種地方,下官可從來沒見過如此奢華的酒樓啊。”
“是啊,是啊,從未想到,這酒樓居然能如此奢華”
“說實話,光是聞著菜香味,就讓人食指大動啊。”
一些聲音響起。
顯得十分快樂。
而隨著顧錦年走進內院后,負責維持秩序的李安之立刻開口。
“諸位安靜。”
“禮部郎中,顧錦年,顧大人來了。”
李安之開口,讓眾人安靜下來。
而內院當中,所有人不禁嘩然。
禮部郎中不算什么。
可這顧錦年三個字,他們是如雷貫耳啊。
這短短半年時間,整個大夏王朝要說名望最大的人,就屬這個世子殿下了。
他們真沒想到,今日居然是世子殿下設宴
而踏進內院。
顧錦年面色溫和,但也在運轉浩然望氣術,觀望一下這些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