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水落石出,這份功勞,本世子幫你記著。”
顧錦年拍了拍他的肩膀。
隨后讓其離開。
蘇懷玉沒有廢話,直接將后者打暈。
“你怎么又把他打暈了”
顧錦年有些郁悶,望著蘇懷玉如此說道。
“不暈不好搬。”
蘇懷玉出聲,隨后一語不發,帶著對方離開。
待房間安靜。
顧錦年眉頭緊鎖。
殺民充匪。
他無法想象,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情,整個大夏都要鬧出大事了。
“不行,明日要去問一問六叔。”
顧錦年暗自想了想。
如此。
轉眼之間,半個時辰后。
蘇懷玉又回來了。
“世子殿下,人已經送回去了。”
蘇懷玉走進房內道。
“這件事情,你覺得真實性多少”
顧錦年還是有些無法理解,忍不住再問第二遍。
“可能性應該不大。”
“我更加懷疑的是,應該是有人去了陳溝村,陳溝村的村民招惹到了這個大人物,最后的結果,就是將一百四十五人殺了。”
“然后偽造成是土匪入侵。”
“這個可能性更大一點。”
蘇懷玉并不認為現在這種時代,還會發生這種事情。
“恩。”
“不過,不管是什么,還是等等再說吧。”
“對了,蘇兄,貴陽郡你知道嗎”
顧錦年開口,提到了第二件事情。
“知曉一些。”
“怎么了”
蘇懷玉點了點頭。
“這貴陽郡,最近大興土木,明明常年干旱,喝口水都成問題,但寺廟出奇的多,我今日特意問了人,近幾年貴陽郡每個月都會送來建寺公文。”
“你覺得有不妥的地方嗎”
顧錦年詢問著蘇懷玉。
“不清楚。”
“應該沒有什么不妥,百姓窮苦之時,的確會將希望寄托給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
“佛門之所以能在大夏王朝逐漸扎根,就是在窮苦之地,收買民心。”
“越窮苦的地方,佛門寺廟就越多。”
“很正常。”
蘇懷玉并不以為然。
“這佛門畢竟不是我大夏本土宗門,來自西境,傳授佛門思想,度化百姓,按理說對皇權有一定威脅,如此大興土木,怎么感覺朝廷不去管。”
顧錦年問道。
“世子殿下,不是不管,而是攔不住。”
“朝廷早些年就出手限制過,但當時鬧出過一些是非,百姓窮苦之時,這佛門也的確夠狠,與百姓同苦不說,有時候寧可將自己的食物給予百姓,自己活活餓死。”
“也正是因為如此,佛門才逐漸入了大夏,后來朝廷意識到有問題,給予清除,卻沒想到,遭受當地百姓阻攔,還是那種不要命的阻攔。”
“故而,官府不敢亂來,除非派大軍鎮壓。”
“可問題是,這要是派了大軍,大夏王朝禮儀之邦就徹底沒了。”
“朝廷也忌憚佛門,好在的是,最終通過幾次和談,由禮部掌控佛門,佛門的一舉一動,都必須要匯報給禮部,包括建立寺廟等等。”
蘇懷玉向顧錦年解釋。
這回顧錦年心中明白了。
也就是說,一開始佛門來的少,不足引起關注,而這一小批人,幾乎是拿命換來百姓的認可。
而后越來越多的佛門弟子滲透大夏。
等到想要解決的時候,佛門已經擁有了一部分民心。
故而難以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