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戰的心思濃重。
眼下,聽到要開戰后,軍營內熱火朝天,大部分人贊嘆顧錦年不愧是鎮國公的孫子。
少部分人感慨,但并沒有什么怨言。
無非是覺得可以和談,最好以和談的方式解決。
軍營內。
楊開望著顧錦年,心情有些沉重。
他其實猜到顧錦年一定不會和談,但沒想到的是,顧錦年竟會是以這種方式不和談。
“世子殿下。”
“你今日所做之事,都沒有錯,但你萬不該打了李相一巴掌。”
“他畢竟是大夏宰相,此事若是傳到朝堂當中,只怕會惹來巨大的爭議。”
“朝堂當中,有諸多官員,都是李相的門生,而且天下各地,也有不少商人,也是李相的門生,不應當得罪李相的。”
楊開出聲。
認為顧錦年有些沖動。
李善是誰
大夏宰相,他身后的勢力,恐怖無比,絕對不會比國公差。
得罪李善,不是一件明智的選擇。
“我明白。”
“只是,不能不得罪。”
“李善主張議和,背后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顧錦年淡淡開口。
“這”
楊開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對于李善的行為,他的感覺屬于參半。
要說李善有問題吧,他不好確定,畢竟匈奴國開的條件,的確很不錯。
倘若沒有顧錦年,他也會答應。
但要說李善沒問題,偏偏顯得太心急了。
似乎有預謀一般。
他不好參與這件事情。
朝堂當中,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小事,每一次交鋒博弈,都是各方勢力的參與。
若是跟自己沒有太大的關系,他都不想參與進來。
看似是顧錦年針對李善,誰能保證不是鎮國公想對當朝宰相下手呢
朝堂當中,沒有敵人朋友可言,涉及到利益,那就是各種手段齊出,臟也好,光明正大也罷。
一方的勝利,代表著另一方出局。
參與者沒有一個會有好下場。
“倘若當真宣戰,對大夏王朝來說,的確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百姓稅收,又要增加不少。”
“只求能快速結束這場戰亂,用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好的回報。”
楊開出聲。
既然顧錦年心意已決,他也沒什么好勸阻的了。
只不過,就希望這場戰爭不要太慘烈,贏了就好。
“金銀之物,無須擔心。”
“而且我有辦法,解決稅收問題。”
只是,就在楊開說完這話后,顧錦年的聲音立刻響起,臉上滿是自信。
“解決稅收問題”
“如何解決”
這回輪到楊開有些驚訝了。
國家要打仗,國庫雖然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可說到底還是沒銀子啊。
那么必然要向百姓征稅。
顧錦年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自有良計。”
“甚至百姓不但不需要出稅銀,反而能減少賦稅。”
顧錦年淡淡出聲。
此言一出,楊開徹底坐不住了。
要是換做別人,楊開理都不會理會,打仗征稅,這種事情天經地義,那個王朝打仗不征稅除非是國庫滿盈。
朝廷對戰爭最大的擔心,其實就是財政問題。
大夏的確不懼戰。
可問題是,沒銀子強行打,贏了也是輸,輸了就更慘。
要是銀子足夠,打就打唄。
“世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