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逵出聲,神色有些變化。
“沒什么不妥的。”
“就這樣安排。”
“對了,周將軍,這兩天勞煩您多給我講一些軍中之事,各方面我都要了解。”
顧錦年出聲,將士是大夏王朝最強的矛,也是大夏王朝最大的底氣。
自然要好好學習,總不可能做個紙上談兵的儒臣吧
唯獨了解將士,明白軍中一些事情,才能更好的去調整,以及制定不同的規矩。
“行。”
“世子殿下,請。”
周逵也不是做作之人,顧錦年開口了,他也不啰嗦,立刻安排。
如此。
轉眼之間。
過了兩天時間。
大夏皇宮。
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左右而立,永盛大帝端坐在龍椅之上,面色平靜。
“傳大金使臣入殿。”
隨著魏閑之聲響起,很快一道身影朝著殿內走來。
是大金使臣。
后者朝著永盛大帝一拜,高呼大夏皇帝萬歲,隨后從衣袖之中取出一份奏折道。
“陛下,三朝議和在即,貴國宰相李善已簽署議和契文。”
“匈奴國提出銀兩賠償,礦山賠償,大金王朝與扶羅王朝,為求東荒太平,愿代替大夏王朝支付銀兩,至于礦山賠償,我大金王朝愿派十萬僧人,于邊境建下寺廟。”
“消除百姓怨魂,為兩國增加國運,而匈奴國唯一要求,便是希望大夏王朝修改史書,促使兩國友好。”
“此番議和,四方滿意。”
“然大夏世子顧錦年,單方面作廢議和契文,甚至傳聞,掌摑李相,因一己之怒,意圖東荒和平。”
“向匈奴國索要十萬萬兩白銀賠償,更是要求匈奴國主犯自裁謝罪,還要匈奴國國君下罪己詔。”
“列出不可答應之條件,根本無意議和,匈奴國國君大怒,欲要宣戰,但在扶羅與大金王朝調和之下,派臣前來大夏京都,面見圣上。”
“詢問結果,想問一問,顧錦年到底有沒有權力干涉這次議和。”
大金使臣,將所有事情全部說清楚。
來龍去脈,仔細無比。
而隨著他的聲音落下,滿朝文武不由嘩然了。
“掌摑李相”
“修改史書,便歸還十二城”
“十萬萬兩白銀賠償這,”
文武百官都沒想到,這次議和居然是這樣的結果。
有人驚呼,李相被顧錦年掌摑。
但更多人驚訝的是,這次議和,大金王朝和扶羅王朝竟然愿意為大夏支付補償
這還真是不可思議啊。
實話實說,這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大夏完全可以答應。
甚至這段時間,滿朝文武都在權衡這次議和之事,最終大家一致覺得,補償三萬萬兩白銀,外加上修改史書,是可以接受的。
現在連三萬萬兩白銀都不用給了,只需要修改史書,這簡直是白送。
當下,有官員不禁開口。
“陛下。”
“這顧錦年只是禮部郎中,豈能作廢議和之權”
“再者,此番大金王朝,扶羅王朝,誠意滿滿,心系東荒百姓,此乃大國善舉,還請陛下下旨,將顧錦年調回京都。”
吏部右侍郎站了出來,第一時間開口,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很快一位位官員走了出來。
他們的意思大致一樣。
議和
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不打仗,國家安定發展,也不會出現太多的問題。
這一刻,就連兵部尚書趙益陽都不說話了。
倒不是不想幫顧錦年,而是議和的條件太好了。
幾乎是白送給大夏王朝十二座城。
站在國家利益角度,還真別說,挺好的了,比預想當中好太多。
過了半刻。
當沒有人繼續出聲后,永盛大帝的聲音,這才緩緩響起。
“回去告訴匈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