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匈奴戰犯,一個個低著頭,一語不發,他們來到這里,一半是被暗算了,另外一半是自己主動前來。
畢竟自己一個人來,好比全家被清算要好。
雖然不甘,雖然不服,雖然感到憋屈,可又能如何
他們已經在這里跪了三個時辰。
而就在這一刻,一艘龍舟緩緩出現在潼關城上空。
是大夏禮部尚書楊開,他奉旨前來,手中拿著一封圣旨。
隨著龍舟緩緩停下,楊開也將圣旨展開,而后緩緩開口。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潼關城之戰,朕深感欣慰,大夏世子顧錦年,以天命為基,折損百年壽命,換來天外火石,殺敵三十萬,創古今往來第一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此乃大夏之福,世子之威。”
“今爾議和,匈奴國歸還大夏邊境十二城,賠償十萬萬兩白銀,主動交來戰犯三百四十五人,使匈奴王下罪己詔,揚我大夏國威,此乃潑天功勞。”
“故而,賜大夏世子顧錦年,為大夏第一侯,封天命侯,掌京都天羽軍,官拜正一品,賜玉輦王座,九馬拉輦,塑侯爵雕像,各地設侯亭,受萬民敬仰。”
“特,令世子顧錦年,三日內速速回京,及冠授侯。”
“欽此。”
楊開之聲響起。
他立在龍舟之上,宣讀圣旨。
說實話,即便是楊開自己也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啊。
陛下的賞賜聽起來好像不多,沒什么金銀珠寶,但給予的東西,實在是前所未有。
大夏第一侯。
天命侯。
以天命賜字,那個王朝敢這樣又有什么人可以獲得天命二字
皇帝,才是一個王朝的天命所得。
誰要是敢自稱得天命,基本上等同于說自己要造反沒區別。
可永盛大帝卻賜予天命二字,足以證明這位帝王的胸襟,以及對顧錦年的喜愛。
不喜愛的話,是不可能賜這個名號。
當然還有一點,那就是顧錦年畢竟有皇室血脈,天命不天命,終究還是皇室的。
如果顧錦年沒有皇室血脈的話,估計就別想了。
再大的功勞,也不可能賜天命二字。
天命二字也就算了,執掌天羽軍,這個更是無與倫比的權限啊。
天羽軍,是大夏八大軍營之一,駐守在大夏京都,有三十萬精銳,平日里就是負責京都治安。
這本是永盛大帝手中的軍隊,現在全權交給顧錦年,一躍成為實權王侯。
一般來說,一個侯爺,可以掌握軍權,但掌握的不會太多,五萬已經到頭了,甚至永盛年間,侯爺多了不少。
從龍之臣基本上都封侯了。
永盛大帝沒有像大夏太祖一般,屠殺舊臣,以致于侯爺手中的兵權,也僅僅只有個兩三萬人。
多也沒有太多。
天羽軍三十萬,直接交給顧錦年,這是無與倫比的信任,也是無與倫比的器重啊。
可這一切的一切。
都不如最后一個可怕。
各府設立侯亭,建造顧錦年的雕像,受萬民敬仰。
這才是真正的器重。
說實話,就連皇帝都不能塑造雕像,不是什么顧忌,而是沒這個臉啊。
鎮國公威名赫赫,但也不能這樣做,一來是還差點意思,二來就是那個皇帝希望臣子的風頭超過自己
要是鎮國公戰死,或許有一定可能。
但顧錦年現在還活的好好,卻已經有這樣的賞賜,這當真是圣恩浩蕩啊。
說實話,楊開真的很羨慕。
是真的羨慕啊。
但他也只是羨慕,其他都還好。
“臣”
“顧錦年,謝圣恩。”
軍營下。
顧錦年立在人群當中,朝著大夏皇宮深深一拜。
對于這些殊榮,顧錦年內心到沒有太大的波瀾,不過對于這個執掌天羽軍,顧錦年還是極其激動的。
掌握三十萬大軍。
那以后就不需要搖別人了,直接可以號令三十萬大軍干架了。
這就很爽。
實權在手,還真不怕以后遇到什么問題,誰敢不服,三十萬大軍出動,誰敢叫囂
當下。
龍舟緩緩落地,楊開從龍舟走了出來,將圣旨交給顧錦年,面上滿是笑容。
“世子殿下,現在當真要喊一聲侯爺了。”
楊開笑著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