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聽。”
永盛大帝強忍住自己內心的興奮,詢問著顧錦年所言。
“陛下。”
“推恩令能否真正施行下去,完全取決陛下什么時候下達圣旨。”
“但施行和有沒有效最為重要。”
“一但圣旨傳遞出去,只怕會激起這些藩王反感,這很有可能是一個機會,被他們拿來抨擊,到時候逼迫朝廷,要么廢除,要么他們就造反,這一點陛下必須要思考清楚。”
顧錦年道出其一。
“這個朕明白。”
“這推恩令,既可平定藩王之亂,但也有可能引發藩王之亂。”
“所以,推恩令之前,朕必須要殺雞儆猴。”
永盛大帝出聲,他明白顧錦年的意思。
這道圣旨,明眼人都知道是什么,必然會引起藩王反逆之心,很有可能會被有心之人帶偏。
畢竟今日是推恩令,明日很有可能就是削藩令了。
“朕想到了。”
“殺民充匪,敲打西北二境,把這件事情公布于天下,在關鍵時刻,留有余地,不壓迫的太緊,再將推恩令拿出。”
永盛大帝只是稍稍一想,便想到了關鍵點。
推恩令拿出去,必然會引起藩王爭議。
但在推恩令拿出去之前,渲染這殺民充匪之事,處死一切主犯,為民伸冤,并且將矛頭指向各地藩王。
不管有沒有參與,都要讓他們人人自危。
關鍵時刻,退一步,再將推恩令拿出來,雖然依舊不開心,可對比這樣繼續鬧下去,這些藩王會選擇接受。
畢竟那個時候,百姓的輿論絕對不小。
沒有人敢跟百姓作對,即便是寧王。
“陛下英明。”
顧錦年禮貌性的夸贊一句。
能當皇帝的,要是這點智商都沒有,那的確可以換個人了。
“其二,推恩令若下放出去,朝廷必須要時時刻刻關注,已經分家的權貴,必須重新分家,快要分家的權貴,出手干預分家。”
“這樣做,可以有效讓一批人占據便宜,然后朝廷暗中扶持,封爵賜地,象征性給予一些禮服長袍,玉輦坐騎。”
“如此一來,會有更多人羨慕,到時候便可靜坐釣魚臺。”
顧錦年道出第二點。
這點很關鍵。
事情折騰好了,肯定要讓這般權貴去嗨皮,到處去嗨皮,朝廷給銀子花,也給封地,還有特制的禮服,玉佩,令牌。
權貴不就是喜歡用這種東西裝嗶嗎
這要是折騰幾個來回,其他王府侯府的二公子,三公子,頂得住嗎
根本頂不住。
到時候,大夏王朝什么都不用做,就安安心心看各大藩王家里吵架,怎么吵都行,最好是吵的不可開交。
只要不動手,朝廷絕對不會插手,等你們吵完之后,該怎么分封,朝廷會公平公正。
吵的越兇,這個權貴勢力就崩的越狠,幾個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來。
可朝廷不怕他們不聽話。
因為他們都想繼續掌握權力,一個寧王可以不怕朝廷,可如果寧王的勢力,分成十股勢力,那就不敢對朝廷做什么了,只能老老實實干活。
誰敢造反,朝廷一句,誰干掉他,誰拿他的封地,保證兵不刃血,就能平各地禍亂。
這就是人心。
推恩令,就是針對人心。
千古第一陽謀。
永盛大帝是越聽越激動,越聽越興奮。
“錦年。”
“第三點呢”
永盛大帝詢問道。
“陛下,這第三點更加重要。”
“殺寧王。”
顧錦年淡淡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