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顧錦年憤怒的地方。
“阿彌陀佛。”
“侯爺,大夏境內,并非都是喜殺戮之人,其實很多人都希望以和為貴,侯爺乃是鎮國公之孫,是武將之后,想要打仗其實為的是什么,天下人都明白。”
“但侯爺,無論如何,不可因為一己私欲,從而害的天下黎民百姓受苦受難啊。”
“冤冤相報何時了,侯爺您自己也說過,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老衲聽聞此四句言論后,也對侯爺深感佩服。”
“老衲不認為侯爺一定是喜殺戮之人,應當是侯爺屠殺三十萬匈奴鐵騎之后,沾染上了因果,三十萬怨魂纏繞侯爺,以至于侯爺步步為魔。”
“侯爺,當局者迷啊。”
八怨神僧口才極好,他一個字都沒有辱罵顧錦年,但言語之中,沒有一句話不是在貶低顧錦年。
可顧錦年沒有理會八怨神僧這般言語。
而是注視著對方,聲音無比冰冷道。
“本侯給你三天時間,將尸骨交出來,否則本侯將親寫奏折,啟奏滅佛。”
顧錦年望著對方,他下達最后通牒。
三日內,將尸骨還回來,這件事情他不跟對方計較,現在大夏王朝也的確不能樹敵,安心發展才是王道。
如若不是因為這點,顧錦年現在已經帶兵滅佛了。
滅佛二字說出,一時之間,不知道多少人神色一皺,即便是顧錦年身旁的大儒,也忍不住出聲,暗中提醒顧錦年。
希望顧錦年不要被對方刺激到,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
他們也痛恨佛門,也討厭佛門這樣的行為,可滅佛二字,當真不能亂說。
佛門受天地保護,就如同讀書人一般,滅佛一定會帶來不詳的事情,而且佛門勢力極大。
匈奴國,扶羅王朝,大金王朝,中洲王朝,基本上沒有一個地方不被佛門滲透了。
無非是滲透的深淺罷了。
只是顧錦年沒有回應這些人的勸阻,他只是看向八怨神僧。
對方是佛門絕世高手,靠武力鎮壓估計不行,只能用朝廷來壓制對方。
“阿彌陀佛。”
“侯爺,您殺意太深了,佛門只是做佛門該做的事情,侯爺動不動就要滅佛。”
“此等的殺意,早晚有一天會害了侯爺啊。”
八怨神僧似乎擺明了就是要過來惡心顧錦年的,就是想要讓顧錦年受到刺激一般。
“閉嘴。”
“本侯到底如何,不是你能評價的。”
“少在這里裝神弄鬼。”
“我只給你三日時間,三日后,科舉結束,若尸骨未還,大夏滅佛。”
顧錦年懶得啰嗦。
這是他最后的話。
說完此言,顧錦年轉身離開,回到貢院內,他不想與這個八怨神僧啰嗦什么。
完全是浪費時間。
“侯爺。”
“阿塔寺之事,侯爺還未給老衲一個交代。”
不過,八怨神僧似乎完全不想讓顧錦年這樣離開,他繼續追問阿塔寺的事情。
可隨著八怨神僧開口。
一道聲音不由響起。
“阿塔寺之事,天命侯難道沒有說清楚嗎”
“這件事情,與侯爺沒有太大關系,是天魔老人做的,你們佛門討要說法,去找天魔老人討要去。”
“不要在我大夏境內討要。”
“還有,這里是貢院,是我大夏貢院,明日便是科舉之日,你在這里驚擾周邊讀書人,你有何意”
“八怨神僧,你難不成認為,我大夏就沒有人能鎮壓你嗎”
聲音響起。
是禮部尚書楊開的聲音,他帶著一眾禮部官員,出現在貢院之外,目光冰冷,看向后者。
看到楊開出現。
一時之間,貢院內的大儒,也紛紛開口,朝著楊開一拜。
而八怨神僧卻雙手合十,面對楊開,他沒有多言什么,而是念了一句阿彌陀佛。
“此事,雖與侯爺沒有太大關系,但起因與侯爺也并非是一點關系都沒有。”
“還請楊尚書出面,勸說侯爺一番,希望侯爺能出面,向我佛門無辜僧人祈福,化解恩怨,也免得我佛門對侯爺有偏見。”
“佛門僧人老衲可以去解釋,但那些信徒卻難以解釋。”
“楊尚書乃是大夏禮部尚書,讀書人之首,明事理,懂道理,勞煩楊尚書了。”
八怨神僧幾乎是把不要臉發揮到了極致,顧錦年都走了,他還要顧錦年解決這件事情。
聽到這話,百姓們都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