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可成功。
“此言大善。”
“精彩。”
“天人之語,此為天人之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光憑這十四字,可為儒道勸學之千古言論啊。”
這一刻,學子們還沉溺在這番言語之中。
而這些大儒們卻一個個目露驚色,連連叫好,顯得振奮不已。
簡簡單單十四個字,道盡讀書人一切核心。
哪怕是他們也為之震撼。
這是勸學文。
古今往來有多少大儒都寫過勸學文,但說來說去,都沒有這句萬分之一好。
大部分的勸學文,洋洋灑灑幾千字,而且不好傳唱,雖字字珠璣,一心勸人學。
可真不如顧錦年這十四個字啊,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多謝先生指點,此乃金玉良言,學生一生受用。”
此時,于益開口,他深感敬佩,朝著顧錦年深深一拜。
之前,他對顧錦年的感覺是敬佩,敬佩顧錦年為百姓立命,可如今他深深折服于顧錦年。
徹底折服顧錦年的才華。
隨著于益開口,其余人也紛紛跟著開口。
朝著顧錦年深深一拜。
也就在此時。
貢院上空。
一團團金色祥云出現,照耀在每個學子身上。
“千古名言,這是千古名言啊。”
“千古名言出世,才氣化云,賜福考生,今日之為,可名傳千古。”
“后世之圣,當之無愧。”
“我等多謝侯爺,道出十四金言。”
眾大儒也齊齊開口,朝著顧錦年深深一拜。
顧錦年這十四個字,必然會給大夏王朝乃至整個天下帶來巨大的影響。
恐怖的才氣,沒入顧錦年體內,眾生樹上,也結了一枚金色果實。
鐺。
此時,又是一道鐘聲響起。
意味著考生要入院了。
“科舉開始。”
聽到鐘聲,顧錦年顯得無比平靜。
他出聲。
考生們紛紛動起來了,朝著院內走去,來到自己的考場,開始準備科舉。
一刻鐘后。
眾考官也紛紛拿出考題。
盛世。
以盛世為題。
當下,考生們開始研墨,也在認真思索。
而顧錦年,也來到后面,等待著考生們的答卷。
大夏科舉,是八鉉文體裁,但因為今年考題不一樣,所以只需要四鉉文即可。
兩天一夜,便能結束。
顧錦年坐在后院,等待著答卷。
同時他也等待著八怨神僧的選擇。
如此。
一直到了深夜。
第一份答卷出爐了。
有人極其自信,交出答卷,引來幾位大儒一同觀望。
答卷之上,沒有名字,這是為了防止串通。
只不過上面的字體皆然精美,筆鋒也極其凌厲。
顧錦年接過答卷,仔仔細細觀看,敢第一個交卷之人,自然有不同之處。
只是,當顧錦年看完答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