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差劣之米,明明就是大夏龍米,永盛大帝吃過這大夏龍米,對于百姓而言,二兩還真的多了一點,可能一兩就足夠了。
百姓不是不愿意吃,而是吃不完。
只不過被誤會罷了。
當下,永盛大帝便想要出聲解釋,只是很快,永盛大帝又保持沉默了。
他想到了什么,所以沒有解答。
“這不可能。”
“侯爺不會做這樣的事情,這必然是造謠生事。”
楊開的聲音響起,他第一時間不認可。
因為這不可能。
“楊大人,下官也希望這是造謠,但不是一個官員如此上奏,是諸多官員都上奏了。”
對方回答,態度堅定。
這下子諸多官員有些沉默,即便是楊開也有些不知道該說什么。
畢竟對方是吏部右侍郎,敢在朝堂上開口,就證明有足夠的把握和證據,不然的話,也不敢如此亂說。
“糧倉被燒,存糧幾乎沒有,侯爺為了穩住民心,賑災救民,一人雖然只有二兩米,但蒸煮之后,應當是有五兩米,實話實說,雖然不至于吃飽,可至少不會餓了。”
“侯爺此舉,應當是為百姓考慮,細水長流之道,當真是佩服侯爺之才。”
楊開繼續開口,他轉變思路,認為顧錦年是有其他安排。
這話一說,得到不少官員們的認可,因為顧錦年的人設,不會去殘害百姓,所以他們無條件相信楊開之言。
至于吏部右侍郎則立刻開口道。
“下官一開始也是如此認為的,可卻沒想到,還有官員上奏,百姓們一人只吃二兩米,這也就算了,軍中將士則殺牛宰豬,弄了一桌桌豐盛飯菜。”
“卻不給百姓一點油腥之物,一個個大快朵頤,敢問楊大人,這又如何解釋”
對方出聲,道出這件事情來。
這話一說,大家有些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了。
楊開也稍稍沉默。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百姓不愿意吃太葷腥之物”
這回楊開自己說這話都沒有底氣。
其余官員更別說了。
“楊大人,您是在說笑嗎”
吏部右侍郎詢問楊開。
他知道顧錦年與楊開關系很好,可也不至于這樣幫吧
就硬著頭皮吹
不行就不行,這合情合理啊,沒人會說顧錦年什么,大家也不會往壞處說,可做的不好,還要吹那就有點過分啊。
“怎么是說笑”
“陛下,臣還真聽聞過,如果當一個人幾天不吃,突然一口氣暴飲暴食,會當場斃命,這種事情并不是傳聞。”
“當初陛下帶兵打仗的時候,不是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嗎”
“以臣之見,侯爺肯定是怕這些百姓吃多了油膩,身體受不了,從而才會如此,而將士們奔波勞累,吃點魚肉又能如何”
這回工部尚書王啟新跟著開口了,認為有這個可能性。
此言一出,也得到了一些官員的認可。
“的確有這么一回事。”
兵部尚書點了點頭,這事不假,當初行兵打仗的時候,會遇到斷糧的事情,將士們餓到啃樹皮,后來得到救援,暴飲暴食,的確死了幾個人。
所以這個可能性是有的。
“好。”
“即便是如此,那還有官員來報,說百姓們吃完二兩米,甚至不到二兩米后,就跑去割麥,敢問諸位一聲,既然怕百姓暴飲暴食,又為何讓百姓去割麥”
“難道是說,侯爺怕這些百姓吃太多了,消化不良”
“諸位,這二兩米,不可能蒸煮出一斤飯吧就算吃一斤飯,也不至于要去割麥吧”
他出聲道,質問滿朝文武,尤其是看向楊開和王啟新。
聽著這話,兩人的確沉默,到了這個時候,還真沒什么好說的。
“會不會是假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