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聲音響起。
他們堅決不同意,原因無他,李善過去了,就是給顧錦年添堵的。
既然是添堵的,還讓他過去做什么
現在不管是什么黨派之爭,也不管對誰有利對誰沒有利,解決江中郡之難才是主要的事情。
李善跑過去,準沒安好心。
面對群臣的反駁,李善沒有皺眉,也沒有顯得面色難看,而是靜靜開口道。
“臣相信天命候,可天下讀書人不相信,哪怕是我大夏境內,有些讀書人對此事也產生了巨大的疑惑。”
“臣自然認為,天命候不是這般之人,可架不住流言蜚語。”
李善出聲,用讀書人打壓著眾人。
“這些讀書人,本來就喜歡胡言亂語,讓他們來治國,他們治的了嗎就知道說風涼話。”
“只要江中郡之難解決,這些讀書人說的話,又能有什么影響”
眾人還是幫著顧錦年。
然而,就在此時,龍椅上永盛大帝的聲音響起。
“當真有很多讀書人提起此事嗎”
永盛大帝望著李善,如此問道。
“回陛下,千真萬確。”
李善點了點頭。
“好。”
“那朕給予你督查之責,不過不止是你,御史臺十二儒,也一同前往,包括大夏境內,挑選百位儒生,下至普通讀書人,上至大儒,前往江中郡,去親眼看一看。”
“看看顧錦年是不是亂來,如若是,立刻回京稟報,朕自有抉擇。”
“如若不是,就讓他們把嘴閉上,往后誰再敢污蔑,掌嘴一百。”
永盛大帝開口,他給予李善督查之責。
此話一說,一些官員瞬間臉色一變,這不是一件好事,畢竟李善過去了,一定對顧錦年有影響。
誰也不知道顧錦年到底想要做什么,可他們相信的是,顧錦年一定是為了大夏王朝好。
李善過去,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陛下,此事不可啊。”
“陛下,這樣不妥,會寒了侯爺的心。”
“陛下。”
一些官員紛紛開口,楊開是主力軍,懇請永盛大帝不能如此。
“為官者,無論是誰,即便是錦年,也需要受到監督,既然有人提出質疑,監督也是合情合理之事,有何不可”
“錦年行的正,坐得端,也不怕有人監督。”
“不過李善,朕也要告訴你,你的權限,只能去查百姓是否受苦,其他的事情,與你無關,你知道嗎”
永盛大帝心知肚明,他完全知道顧錦年是想要做什么。
恰好,這個時候有人主動跳出來,那就一起送過去,讓顧錦年狠狠打壓一番。
當然,主要是民間既然有這樣的質疑,那索性不如讓大家去看看,也好去證明一些事情,免得顧錦年在這邊辛辛苦苦救災,結果有人在背后搞小動作。
“陛下英明。”
說實話,李善還真沒想到永盛大帝會這樣做,因為在他看來,永盛大帝也會去偏袒顧錦年。
他今日這樣做,完全就是坐實這件事情的可能性,如果永盛大帝讓自己去查,那么自己也一定能查出一些是是非非。
如果永盛大帝不讓自己去查,那顧錦年欺壓百姓的事情,也就坐實了。
只是沒想到,還真讓自己去查。
他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永盛大帝這是為何
當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看來顧錦年有如此威望,永盛大帝不可能不猜忌,也不可能不想壓一壓顧錦年。
李善只能從這方面去想了。
聽到永盛大帝如此說,一些官員也是沉默不語,只能心中為顧錦年祈禱了。
如此。
一轉眼,到了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