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盛十三年。
七月四。
一連三日,江中郡十九府各地開始大豐收。
第一批種下的大夏龍米,也正式得到回報。
江中郡府城內。
周滿拿著一份名冊,聲音洪亮如鐘。
“懷平縣,麥收三萬八千五百石。”
“永修縣,麥收四萬九千二百石。”
“春云縣,麥收三萬九千八百五十石。”
隨著一道道聲音響起,周圍聚集的百姓,已經是樂開花了。
雖然這是其他府縣的糧食,可不管如何,這就意味著這次江中郡糧食危機已經徹底解決了。
所有人都認為,至少要三個月才能收割麥子,卻沒有想到,這才一個月,就能得到豐收。
如何不讓他們喜悅
最終,將各地糧食豐收情況說完后,周滿翻到最后一頁,緩緩開口道。
“此次江中郡秋收,共計收獲三萬萬又四千八百六十五萬,三千二百五十五石糧食。”
“去年郡內總糧產,三萬萬又兩千四百萬石糧食。”
周滿開口,他將去年一整年的糧產收入和今年一個月收入進行總對比。
本來大家聽著還沒有太大感覺,可現在這么一聽,感覺不就來了嗎
“一個月比一年糧收還高,這還是咱們沒有完全種上去,要是全部種了,那咱們江中郡一個月,豈不是能種出十幾萬萬石糧食”
“那可不,侯爺不是說了嗎,以后大夏王朝人人都要吃咱們種的糧食。”
“人人都吃那以后這糧價格不得賣便宜怎么可能賣到五十兩銀子一石啊”
人們議論紛紛,大部分是喜悅的,但也有少部分人追逐利益,物以稀為貴,這道理普通百姓都知道。
所以聽到以后數量會很夸張的時候,自然而然還是會有些失望。
“你可真是夠意思的啊,咱們江中郡出了這么大的事情,舉國上下,各郡各府來幫咱們,咱們種出這么多糧食,賣大家低價又能如何”
“是啊,現在產量已經翻倍,賺也賺了不少,難不成非要大賺特賺”
大部分百姓還是很有良知,其實對顧錦年之前說的,這糧食可以賣五十兩銀子一石,一開始大家是很開心的,可后面百姓們也明白。
糧食這東西,其實也賣不到什么天價,現在畝產已經翻倍了,外加上一年能收割好幾次,只要比正常的糧米賣的高一點。
十兩銀子一石,大家已經很賺了,何必要賺那么多
外加上各地的援助,也讓江中郡百姓看在眼里,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如此
的確,這些話一說,風向瞬間變了,而這些逐利之人,也瞬間不敢多語,生怕被眾人討伐。
“諸位鄉親父老。”
“不要急。”
“本官跟大家說幾句。”
聽著大家議論,周滿立刻開口,也怕大家的確產生誤會。
“諸位鄉親父老。”
“侯爺說過了,會讓咱們江中郡成為大夏王朝最富饒的郡城。”
“這大夏龍米,往后價格的確會壓下來,可最起碼第一批富的還是咱們,當然了,咱們也不要忘記各郡捐助。”
“侯爺的意思,咱們前面就是認認真真種地,頭兩年朝廷會以一個均價收咱們手頭上的米,幫咱們打造江中龍米的招牌出來。”
“等以后各地種下龍米,咱們江中龍米絕對不會跌價,而且還能名揚四海,到時候這米就賣給其他王朝。”
“侯爺說了,那個時候就不是賣五十兩那么簡單,少說得一百兩一石。”
“首選就是咱們江中龍米,而且只賣這種差的,大家伙種出來的好米,自己吃。”
周滿出聲,也算是給大家指出一條明路,外加上給予一些希望。
一聽到這話,百姓們紛紛拍手叫好,賣給自己人,價格高其實打心底還是不舒服,都是老百姓的,誰不知道誰啊
可賣給其他王朝的人,管他死活,愛吃就吃,不吃拉倒,又不缺人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