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個時辰內,圣旨頒布之后,整個大夏京都徹底沸騰。
堂堂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居然被抓入獄,而且株連九族
六部震動。
胡庸聽聞這個消息,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么,只能瞪大著眼睛,一語不發。
而吏部當中。
李若渝和陸成言的聲音,在這一刻響起。
“恭賀胡大人。”
兩人開口,使得胡庸一愣。
“這有何恭賀的”
胡庸望著二人,絕對有些疑惑。
“胡大人,李相被廢,這宰相之位,不就是您的了”
“是啊,胡大人任勞任怨,為大夏王朝付出多少,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都歷歷在目,一個大夏王朝,怎可能一直空缺宰相之位,這滿朝文武,能晉升宰相之位置的,也只有胡大人了。”
兩人開口,他們笑著出聲。
恭賀著胡庸。
聽到這話,胡庸有些沉默,說實話能往上走一步,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可聽到李善被抄家,而且株連九族,的的確確還是有些震驚,他需要時間去消化這件事情,所以即便是二人阿諛奉承,胡庸也沒有太開心。
少許。
等回過神后,胡庸繼續開口。
“相位的事情,先不去提,等往后再說吧。”
“你們二人說,有秦王鐵證,這是何意”
胡庸開口,相位雖然是他一直期待的東西,可現在他知道的是,要冷靜下來,以不變應萬變,若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自己表現的特別開心,反而得不到好處。
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妥善處理朝廷安排的任務,然后再圍繞太子,去鏟除異己。
這才是王道。
即便退一步說,大夏宰相之位沒有給自己,那至少自己把太子的事情處理好了,往后太子登基,這相位早晚不是自己的
而且還不張揚,一舉雙得。
至于這個鏟除異己,就是秦王了。
太子現在最大的敵人,就是秦王,尤其是秦王與顧家關系是越來越好。
這對太子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
雖說李基跟著顧錦年,但太孫終究是太孫,顧家到底是什么態度,誰也不知道。
顧錦年也沒有公然表態過,要支持太孫,當初在京都孔府是說過這樣的話,但那時候多半是氣話,意氣之爭,并沒有完全表態。
自然而然,他們這些太子黨羽,要打壓秦王了。
“胡大人,東林郡山火之災,秦王殿下為求政績,讓將士們沖入火災之中,一百四十名將士,死于山火,為的就是救出一名百姓。”
“這種事情發生了不止一起,而且我等知曉,此次東林郡傷亡,達到四萬四千人左右,其中一萬兩千名將士死于非命。”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秦王想要功績,才惹來的麻煩。”
李若渝出聲,說話之間,他拿出一些證據,而這些所謂的證據,則是軍中情報,傷員之事。
包括一些存活下來將士的口供。
看到這些罪證,胡庸不由倒抽一口冷氣。
“如若此事當真,足彈劾秦王,無論如何,逼迫秦王就藩還是沒有太大問題。”
胡庸接過這些罪狀,眼神當中顯得無比激動,甚至說是興高采烈也不足為過啊。
的確。
三大災區,死亡人數最多的是東林郡,雖然山火無情,但死傷的人數的確要比其他兩地多出很多。
往小了說,山火沒辦法,誰也不知道會有這么多傷亡。
往大了說,你為了功績,犧牲將士的生命,這可不是小事啊,一來不仁義,二來也是罪證,這要換作其他官員,誅滅九族可能夸張了一點,但全家抄斬是必然的。
換成了秦王,就可以逼迫秦王去就藩了,一但就藩,這個天大的危險,也就沒了。
所以,胡庸很開心,是極其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