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半圣,帶有圣字,德行就必須要起到表率作用,需要嚴格管控自己。
所以到了半圣,無論他是怎樣的半圣,他一定要有一個中心思想。
目前的中心思想,無非就是兩個。
為蒼生。
順天意。
只有這兩個,大多數是選擇第二個,畢竟為蒼生你就要付出很多東西,牽扯很多是非,就好比江中郡之難,救還是不救
為蒼生,一定會救。
但順天意就不會,他們認為既然有因,那么一切都是天注定的。
畢竟永盛大帝奪取了江山,如若這江寧郡之災,是建德皇帝搞的鬼,你該怎么說
你救下來了,建德繼續搞鬼。
激化矛盾事情越來越麻煩
有句話說的好,不怕被偷,就怕被惦記著,敵人在暗,你在明,你防不住敵人的。
就好像這流言蜚語一般。
你能控制天下萬民的嘴
就算是京都內,如果有人要造謠,你能精準到是誰在造謠
而且當謠言起來的時候,你只能去管控,但不能嚴格管控,否則反而會引起負面消息。
冷處理永遠是最好的選擇。
古今往來,可沒有任何一個王朝,能控制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哪怕是文字獄,也控制不了。
除非沒有百姓。
顧錦年一直在升華自己的思想,以往很多事情在這一刻逐漸的想明白了。
很快。
轉眼之間。
便過去了三日。
文鐘敲響的聲音,讓百姓們誤以為顧錦年要成圣了,所有百姓都走出來,時不時就討論文宮的事情,其實就是想看看異象。
畢竟這異象比煙花表演好看太多了。
甚至一些外地的讀書人,不遠千里跑來,就是想要看看異象。
能親眼目睹顧錦年成圣,那樣的異象,只怕此生無憾。
只可惜的是,沒有如愿。
而與此同時。
三件事情,很快吸引著大夏王朝,甚至整個東荒境的目光。
第一件事情,大理寺,宗人府,刑部,懸燈司,共同審查秦王案,就在今日。
這件事情是大夏百姓最關心的事情,尤其是京都內,所有人都在翹首以盼,等待著最終結果。
第二件事情。
則是稷下學宮再度宣稱拖延三個月,有小道消息傳,蘇文景帶人去堵門,還沒堵一天,稷下學宮妥協了。
但妥協的原因,也并非是因為蘇文景堵門,更主要的還是,稷下學宮也想等顧錦年前來,學術之爭,稷下學宮自然想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說直接一點,顧錦年的面子,比蘇文景還要大,并非是向蘇文景妥協,而是惜才。
第三件事情。
東荒同盟會即將成立。
由大金王朝,扶羅王朝,仙門,佛門四大勢力組建而成,匈奴國以及七十二諸侯國聯合加入,這七十二諸侯國,三分之二是東荒境的,西漠當中也有一些國家加入。
如此恐怖的勢力,自然成為最大的熱門話題。
而且,同盟會的形成,是針對兩大勢力。
一個是東荒境的大夏王朝,沒有邀請大夏王朝,擺明就是排斥。
第二個便是中洲王朝,畢竟中洲王朝如日中天,如若東荒各大勢力,還不組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麻煩。
對于此事,大夏禮部在第一時間便給予回應。
不承認同盟會,也不認可同盟會,朝廷會進行針對,有備戰準備。
同時希望有意加入同盟會的諸侯國,自己好好掂量掂量,真惹急了大夏王朝,大家都別想好過。
反正擺明了就是排斥大夏王朝,自然而然,大夏王朝也不顧及那么多。
同盟會不能形成。
至少絕對不能這么順順利利讓他們組建成功,一但大夏王朝什么都不做,往后同盟會就要開始齊心協力做事。
隨便針對一下大夏王朝,都是讓人頭疼的麻煩。
朝廷的意思很簡單,阻止的可能性不大,這四股大勢力并非是大夏王朝現在能阻絕的。
可不能不管,一定要敲山震虎,至于用什么手段,禮部的確在想。
沒辦法,大國就是如此,必須要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這才符合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