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但開戰的話,那就不是討伐那么簡單,而是要打著滅國的旗號來,不然的話,就過去打一場仗,意義是什么
自己家現在一大堆事情沒處理,還要對外宣戰
“陛下,萬萬不可。”
“陛下,此時此刻,我大夏經不起大戰啊。”
“三大災區還未徹底平定,五大綠洲正在緩慢遷徙百姓,這個時候決不可亂來。”
“請陛下三思。”
這一刻,文臣們紛紛開口,一個個拒絕,楊開,胡庸,何言,王啟新,紛紛開口,哪怕是兵部尚書趙益陽,也不由跟著站出來,他雖然沒有拒絕,可態度很明顯。
這個節骨眼,的的確確不能打。
可文臣們拒絕,武將們一個個激動不已啊,如今得知江中郡有這么多糧食,將士們一個個都起了心思。
對于武將們來說,只有征戰才能提升官位,真要打起來,對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壞事。
“陛下,臣認為可以,同盟會之舉,完完全全就是瞧不起我大夏王朝,如今江中郡若能年產五十萬萬石糧食,而且都是這樣的龍米,只需要十萬萬石龍米,臣愿意替陛下,橫掃匈奴,馬踏王庭。”
一位侯爺站出來了,直接開口,想要主動請纓。
可馬上另外一道聲音響起。
“老臣愿意為陛下,橫掃匈奴,老臣今年雖八十有三,但老臣依舊體魄健壯,可以為陛下效勞,不需要十萬萬石糧食,只需要給老臣八萬萬石糧食即可。”
一位國公站了出來,他剛才盤算一下,哪里需要十萬萬石糧食啊,算他百萬大軍出征。
一名將士一天消耗一斤米,算上運輸消耗,算上戰馬糧草,算上等等等等的一切,一天也不過消耗五百萬斤糧食。
一年下來也不過消耗一千五百萬石糧食。
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消耗,真要打仗的話,還要犒賞三軍,還要發軍餉,等等事情。
一年消耗能控制在一萬萬石糧食左右。
算上打三年,外加上各種撫恤金,以及各種損耗,等等一系列的東西。
三萬萬石糧食剛好,多要五萬萬石是用在提高軍心,外加上打了勝仗再發點軍餉,提高士氣上。
這樣一想,信國公內心鬼叫啊。
這輩子沒打過這么富的仗。
要是陛下審批下來的話,自己帶著八萬萬石糧食,還怕打不過
我耗都能耗死這幫匈奴狗。
今天不打仗,犒賞三軍。
明天打仗,什么我軍站了一天,毫無傷亡,賞。
哈天氣陽光明媚,這是老天爺給我們的吉象啊,賞。
這樣下來,百萬大軍的氣勢得多夸張
想想看啊,這還沒打仗,沒贏就給這么多,這要是贏了得給多少
古今往來打仗,打的其實就是糧草,有糧草就有士氣,有士氣就好多了。
數量堆積之下,就不怕打不過。
只可惜的是,信國公話剛說完,立刻就有人站出來了。
“陛下,臣認為,國公大人為我大夏浴血奮戰前半生,現在應該是安享晚年的時候了。”
“這樣的戰爭,應當讓我們后輩人來,臣愿意領軍糧六萬萬石,三年內,攻破匈奴國。”
一位侯爺出面,如此說道。
“什么什么時候打仗要這么多軍糧了。”
“我只要五萬萬石,陛下,五萬萬石就好了。”
“好家伙,十萬萬石減到五萬萬石你們要這樣嗎陛下,我四萬萬石就行了。”
“都別吵了,老夫三萬萬石,不夠老夫自己變賣家產打,行不行”
一瞬間,武將們一個個開始內卷,從十萬到三萬萬石,到后面更是有人開出兩萬萬石糧食出來。
反正知道大夏不缺糧食了,先喊了再說,真要出去打仗,沒有糧食,朝廷能不給嗎
以前是窮,要節省,沒了就是沒了。
現在有這么多糧食,那就不擔心了。
聽著武將這樣開口,文臣們一個個搖頭。
而永盛大帝眼神有些古怪的看向這幫人。
這幫人是不是腦子有點問題啊。
大夏這么富有了,輪得到他們出征
這仗無論如何都是自己去出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