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下方,一名孩童昏迷著,是活著的。
所有人驚愕的看著這一切。
一幕又一幕。
顧錦年看著這一切,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
接下來。
他看到有學子寒窗苦讀十年,高中狀元后,才得知母親早已病逝,甚至都已經下葬,而為了怕影響自己孩子科舉分心,死之前叮囑街坊鄰居,等科舉之后再行通知。
他看到有夫子,不收錢財,開辦私塾,教育孩童,啟蒙智慧,而后參加同窗升官喜宴,獲得一同前往外地為官的機會,最終選擇放棄,繼續教育孩童。
他看到有官員咳嗽出血,卻隱瞞病情,每日清晨而出,處理公務,深夜而歸,落筆成章,最終病逝于書桌前,永世長眠。
他更看到堂堂一國公主,為國家大義,遠嫁萬里之外。
他還看到,一國之君,國破山河之時,上吊自盡,留下遺書,承認一切過錯,望敵軍放過百姓。
也看到有窮酸讀書人,科舉不中,抄錄書籍,賺取碎銀,而后捐贈于其他苦難之人。
這一幕幕。
讓顧錦年仿佛明悟了什么。
可就在此時。
一切一切的畫面,全部消失。
取而代之便是黑暗。
無窮的黑暗。
萬古般的黑暗。
“顧錦年。”
“你可知,方才所見,那一幕符合圣人之道。”
這一刻,蒼老的聲音響起。
是孔圣的聲音。
來自亙古。
隨著孔圣的提問,顧錦年不由沉默。
方才所看到的一幕幕,藏有圣人曾經的經歷嗎
這一點,是他沒有想到的。
“你只有一次回答的機會。”
“若你回答正確,你將明悟圣人之道。”
“若你回答錯誤,你將與世隔絕,永遠被困在這里。”
孔圣的聲音再度響起。
形成一股無形的壓力。
回答正確,可明悟圣人之道。
回答錯誤,與世隔絕,永遠被困在這里。
這的確讓人深感壓力。
顧錦年深吸了一口氣。
閉上眼睛。
回憶著方才所有的一幕幕。
方才有足足一百多段故事。
尋出圣人經歷。
這的確有難度。
可當顧錦年回憶一遍后。
他緩緩睜開了眸子。
他的眼神,顯得格外平靜。
“回孔圣。”
“學生認為。”
“方才所見,皆符合圣人之道。”
這是顧錦年的回答。
“為何”
孔圣的聲音再度響起,沒有告知顧錦年對與錯。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此為圣人之道。”
顧錦年開口,他明悟了這兩句話的核心,在這一刻,也明悟了心學之道。
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夫明知死路,卻為百姓而舍棄生命。
山火兇勐,卻焚不盡,人心中的善。
南越郡將士,以手為橋,撐起心中之善。
隴西郡夫子,以自身的性命,保護學生,守下心中的善。
面臨死亡,母親沒有畏懼,而是怕影響自己的孩子。
這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