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百姓都很快樂,時不時還能聽到一些關于自己的言語。
“鄉親們,要記住咱們老百姓能有今天這么好的日子,靠的都是天命侯,沒有侯爺,咱們現在還苦巴巴的過日子。”
洪亮的聲音響起,讓路過的顧錦年莫名感到欣慰。
只是,顧錦年沒有逗留。
他去看了一眼王巍家人。
汜水縣一處宅子內,顧錦年站在外面,大門緊閉,宅子像是被翻新過一般,顧錦年沒有去打擾,打算看幾眼便離開。
可就在此時,突兀之間,大門開啟,一位婦人出現在顧錦年面前。
四目相對,顧錦年稍稍作禮。
中年婦人也朝著顧錦年作禮,而后開口。
“先生有何貴干”
顧錦年的容貌已經更改,看起來就是一個中年儒生一般,氣質溫和,所以讓人下意識會放松戒備之心。
“在下乃王公好友,聽聞王公事跡,自千里而來,想要吊唁一下故友。”
顧錦年開口道,語氣溫和。
“兄長快請入,千里而來,當真辛苦,妾身立刻為兄長做頓家宴,還望兄長不要嫌棄。”
諸界第一因
對方開口,如此說道。
聽聞顧錦年是自己丈夫的好友,而且不辭千里而來,這讓她十分感動。
“嫂夫人客氣。”
“無須大費周章,隨意即可。”
顧錦年開口。
王氏沒有多說,而是請顧錦年入內,大堂內擺放著王巍的靈牌,顧錦年上前祭拜。
“兄長待會可去我夫君書房稍稍歇息,我去去就回。”
王氏說完此話,帶著籃子離開,留下顧錦年待在這里。
家徒四壁,也不擔心有賊。
隨著王氏走后,顧錦年不由感慨一聲,緊接著走出大堂,來到左邊的書房。
王巍的書房不大,入內后便發現有滿是書籍,雖然雜亂,但看得出來,王巍是真正讀書之人。
有些人家中書籍堆積如山,擺放整齊,但往往就是這種人,從來不會看書。
真正喜歡看書之人,大部分是將書籍隨意放置,不過當需要找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找到。
顧錦年來到書桌面前,他觀閱一二。
但很快,顧錦年看到了書桌右上角刻下的兩行小字。
民憂而我憂
民悅而我悅
簡簡單單十個字,卻讓顧錦年變得更加沉默。
“王公大義。”
片刻后,顧錦年深吸一口氣,隨后朝書桌一拜,雖然人已不在,可這樣的精神,讓顧錦年深深敬佩。
沒過多久。
王氏回來,買了一些菜,忙前忙后,正在做飯。
顧錦年并非不愿幫忙,而是對方身份問題,這是古代,若自己出手幫忙,反而會惹來一些閑話。
故而,顧錦年只能讓王氏不要太忙,隨意即可。
只不過,家中來客人,自然不會怠慢。
如此半個時辰后,一盤盤的菜肴端上了大堂飯桌上,顧錦年也趁此機會詢問了些事。
大致就是關于吃住問題,包括一些善后的問題,江中郡郡守有沒有好好處理她們孤兒寡母。
畢竟這家徒四壁的樣子,與顧錦年想象中不一樣,雖不說一定要金碧輝煌,但至少不應該這樣。
對于顧錦年的問題,王氏搖了搖頭道。
“官府給了不少幫助,縣里百姓也挺照顧我們的,只是妾身夫君曾經交代過,無功不受祿,如今家中良田交給一些百姓,他們沒有收我們的銀子,每個月也有一些收入。”
“官府也給我兒辦了入學,一切都好。”
王氏出聲,道出了原因,也讓顧錦年更加敬佩王巍,同樣也敬佩王氏。
也就在此時。
一名孩童走了進來。
差不多十三四歲,身上滿是灰塵,臉上也有一些傷痕,似乎在外與人爭斗過。
看到此景,王氏立刻起身,語氣稍帶責怪,但還是第一時間擦拭他的傷痕,以及拍了拍身上的灰塵。
很快,王氏帶著王巍之子,走了進來。
“云兒,快點見過叔叔。”
王氏開口,讓王云見過顧錦年。
只是孩童略顯頑劣,只是看了一眼顧錦年,隨便喊了一句,便上桌吃飯,也不管這么多。
看到此景,王氏有些尷尬,忍不住出聲道。
“兄長,我夫君平日里忙于公事,難以照料頑兒,有些不知禮數,還請兄長見諒。”
王氏開口,雖然不滿自己兒子的行為舉止,可眼下她也只有這個兒子了,打心底還是疼愛的。
看到這一幕。
顧錦年心中不由嘆了口氣,隨后出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