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無形當中更加確定了這件事情的真實性。
顧錦年馬上要死了。
這事情,可比天地大變還要驚人啊。
畢竟這兩年來,整個神洲大陸,名氣最大的人,就是顧錦年。
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天命降臨,大世之爭,幾乎七成人都看好顧錦年,認為顧錦年極有可能是這次天命之爭的最終贏家。
可沒有想到,大世之爭才剛剛開始,顧錦年就要死了
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事情。
所以,這段時間內,世人不再關注其他事情,全心全意關注著顧錦年。
只不過,沒有人知道顧錦年身在何處,雖然有些傳聞,可大多數都無法考究。
但有一點可以察覺到。
那就是大夏王朝的國運,的的確確,每日都在衰敗。
這就預兆著,顧錦年的確出了大事。
而蘇文景無法去解釋。
讓這件事情,變得越來越真實,從而出現諸多謠言。
但最開心的還是匈奴國。
他們最痛恨的人,即將隕落,這豈能不是一件好事
仙門與佛門,更是長松一口氣,只不過他們沒有多語什么,而是全心全意應對普元山的大變。
搶占大世先機。
而此時此刻。
大夏邊境。
顧錦年的身影,出現在群山之中。
的確。
他得到了天地圣印的反噬。
生命在衰敗。
兩個月的時間,顧錦年做到了放下一切。
他來到大夏王朝諸多地方。
而今,他選擇來到邊境,看一看大夏山河。
“困境,便是最好的磨礪。”
群山內。
顧錦年盤腿坐著。
他思索著心學第一境。
如今的自己,便處于困境,他以困境為磨礪。
而自身的心境,也達到了天人合一,沒有畏懼死亡,也沒有恐懼未來。
這是第二境,順逆好壞,取決于心境。
沿路而行,江中郡,江寧郡,白鷺府,他一個又一個走去,立下正心,也行走正道。
兩個月的感悟,讓顧錦年隱約抓住規律,自然的規律。
生存與滅亡,一切都是自然之道,沒有人可以永恒不朽,但永遠有人活著。
學問的根本,便是傳承之道。
儒道的根本,也是傳承。
顧錦年站在群山上,眺望遠方,他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蛻變。
回顧這兩年,自己所作所為,顧錦年認為自己活出了自己,沒有因權力而低頭,沒有因為利益而屈服。
直指問題,以求解決。
眼下就是第七境,守干凈心,做干凈事。
擺在顧錦年面前最大的問題是一個。
那就是天道不認可。
雖然顧錦年不敢完全確定,天道就是因為自己一切學問來自他人,但目前給予的信息,就是這一條。
可仔細回想,一開始天地異象,就證明天地是認可自己的,一直等到自己快要成圣時,給予一道阻礙。
這就很古怪。
要是不承認,一開始就應該不承認,何必等到這個時候
當時沒有時間去思考,所以認為是天地在針對自己。
可現在仔細想想,顧錦年隱約覺得,這是一場考驗,當然這也只是自己現在的想法,自我安慰。
“無論如何。”
“想要真正明悟圣人之道。”
“眼下只能依靠這個辦法了。”
顧錦年開口,說話之間,他取出大道成圣圖。
這是當初大夏天災時,天地賜予自己的神物。
半圣境界,可以借助這大道成圣圖,明悟圣人之道。
之前與文景先生提過這個大道成圣圖,根據文景先生之言,這大道成圣圖,極有可能記載了圣人成圣之路,自己可以去感悟,從而更加清晰的明白,什么是圣道。
換句話來說,這大道成圣圖,會讓自己重新經歷圣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