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說道。
聽到此話,永盛大帝不由長長嘆了口氣,最終攥緊拳頭道。
「讓禮部去處理。」
「朕倒要看看,寧王到底是什么想法。」
永盛大帝沒話說了,連鎮國公都勸阻自己不要開戰,自己又如何能宣戰
如此。
隨著永盛大帝的旨意下去。
禮部以最快速度,擬好圣旨,直接動用龍舟,趕往西北境內。
此時此刻。
寧王與祁林王已經封控西北二境所有進出口,可以說穩若金湯,雙王并沒有稱帝而是推出建德皇帝。
他們之前就是打著建德皇帝的名號,要與大夏王朝劃清界限,難聽的話到沒有多說,只是態度很明確。
但無論如何,到現在還沒有成立國家。
還算是有迂回的余地。
三日后。
禮部帶來消息回來,任憑禮部怎么去好聲相勸,寧王最終給出兩個回答。
第一,永盛大帝禪讓位置,遵從天意,先誅切造反臣子,換句話來說,滿朝文武得死一般,然后由建德皇帝登基,但建德皇帝只會在西北重新登基。
第二,西北二地,脫離大夏,天命已定,雙方既然都沒有什么錯,從此一國兩地,割讓西北二地。
這兩個方案,第一個有點狠,但凡腦子正常都不會答應,而且是赤果果的打臉。
第二個,屬于比較溫和,不噦嗦那么多廢話,互相給臺階下,建德皇帝畢竟是前朝皇帝,如今被找到,也不想跟你永盛大帝糾纏那么多,以西北為基點,分割兩國。
一個是大夏王朝,一個是新夏王朝。
各有各的律法,各有各的管理方法,井水不犯河水,依舊還是一家人。
當然,這個只是明面上好聽一點,實際上無論是哪一種,都是造反。
只不過是個臺階,和不給臺階的區別。
當這兩個方案回到大夏王朝后。
上上下下都不滿了。
禮部過去議和,說實話已經做好了對方拖延的準備,但沒想到的是,對方連裝都不裝,直接就玩這招。
根本就是有恃無恐。
但即便如此,朝廷再度派人,進行第二次議和,這一次是禮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共同前去,兩位尚書地位極高。
代表著朝廷的意思,可以做出一些抉擇。
如此。
又是三天。
這一次兩位尚書親臨,但得到的回答更加絕對。
寧王的態度很明顯,他沒有背棄祖制,而是幫助建德皇帝重新登基,而且說了一些極其難聽的話。
大致意思就是,回去告訴永盛,這大夏王朝是他造反得來的,如今沒有直接造反,而是光復建德,已經是很給永盛面子,如若不然,昭告天下,直接起兵造反,到時候永盛面子更加難看。
這是第二次帶回來的消息,依舊是拒絕議和。
朝廷已經許諾了諸多好處,但沒想到的是,寧王是打算一意孤行。
可即便如此。
當禮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帶來議和失敗的消息,朝廷頓時沉默了。
永盛大帝沒有說一句話,而是讓秦王與禮部尚書還有兵部尚書第三次前往西北之地。
所有人都知道,永盛大帝這是最后一次給對方機會。
寧王連續兩次拒絕,這已經是狠狠的抽了大夏王朝一巴掌,滿朝文臣固然主張不戰,可都到了這個時候,還不打那就說不過去了。
不過。
第三次派人前去,一些軍機情報也傳來了。
匈奴國完成動員,又加了三十萬大軍,在匈奴國與大夏王朝邊境,雖然沒有越過雷池,可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準備
并且不只是匈奴國,扶羅王朝和大金王朝也有動靜,各自派大軍在邊境駐守。
這意思誰都知道,就是在防守大夏王朝當真宣戰,一但宣戰,三國就可以乘此機會發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