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
第334章此間樂,不思長安也
劉長坐在上位,那位叫王生的商賈看向他的眼神儼然不對了,冒著精光,幾乎就是將他當作自己的阿父來服侍。高帝對商賈的限制實在是太大,從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進行了
嚴厲的控制,而劉長覺得,這些限制都沒什么用處。
不許穿錦繡,他們在家里難道不能偷偷穿不許上車騎馬就更是離譜,你要他們如何去做生意呢徒步嗎
劉長不會改變重農的國策,卻也不想用這種手段來抑商,這樣的手段對大漢沒有太大的用處,純粹的為了抑商而抑商,而最好的抑商辦法,其實就是重稅,如今的農稅那是相當的輕,如果能通過商稅來補貼國庫,改善民生,同時抑制太多商賈的出現,這不比阿父那禁令好上幾幾十倍
劉長對此有些得意,還是我看的透徹啊
王生可是開心壞了,在秦國之后,商賈們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慘,秦國就不待見商賈,每次大戰或者徭役,優先將機會讓給這些商賈們,并且親自為他們設立了條條框框,比農夫的限制還要多到了高帝時期,這種限制干脆達到了頂峰。
他們無論多有錢,都無法公開享受,商賈跟豪族是不同的,商賈不可能像豪族那樣兼并土地,因為漢朝的商籍是不許你務農的,秦國對各行各業做出了嚴格的標準,你是個農民,就安心務農,要是你敢經商,那就是大罪。
你是個匠人,那就安心搞技術,你要是敢去務農,那就讓你嘗一下秦律的拳頭。
大漢還好一些,雖然也繼承了秦的戶籍制度,可轉籍比起秦國時還是要輕松很多,不過,是允許轉籍,不是說你就可以一邊經商,一邊務農。能跳出這種限制的,就只有那些功勛豪族了,他們可以擁有大量的土地,也可以安排人從事鹽鐵這樣的行業,可謂是多處開花。
因此,若是擔心百姓們都去經商,不耕作了那很簡單,提高轉商籍的標準就好了。
高帝就是這么做的,想轉農籍很簡單,可是想從農籍轉商,或者匠,嗯那迎接你的大概就是梁國的辦事效率了,等張蒼和趙佗老死了,證差不多就辦下來了。
商賈在公開場合甚至不能穿農夫所能穿的衣裳,便是私藏,也是重罪若是劉敬想要對付商賈,派人去他們家里搜就好,不需要搜出甲胄來,就是搜出些繡衣來,就夠他們吃。一壺的。
這樣的限制雖然避免了商賈數量增多,可同時也限制了經濟的發展,當然,高帝那個十室九空的時代,似乎也不需要考慮經濟問題,得先讓人吃飽飯啊再不讓他們吃飽那狐貍就該叫了。
明明有著一屋子的錢,卻不能穿好衣,吃好飯,住好房,坐好車,心驚膽戰的關上門,在院落內偷偷的享受,這就是當代商賈的寫照。因此,在王生聽聞大王有意取締這些對商賈的禁令之后,他整個人都沸騰了起來。
“大王,我已經令人準備聽聞河西有戰事,我有些家資,愿獻給大王,作為軍費使用”
“我家在關內有近千只羊,大王可以用來犒勞大軍”
王生激動的說著,手都在發顫。
劉長咧嘴笑著,又裝作不悅的樣子,說道“什么話啊寡人豈能貪圖你的家產寡人開禁令,是因為憐憫你們,難道就是為了讓你們將家產拿來都送給寡人嗎”
商賈最大的特點可能就是比較機靈,王生一下子就聽懂了大王的話這不夠
“大王我家中還有不少的粟,我愿意都獻給大王來討伐勾奴”
“哈哈哈,商賈之中,競也有你這樣忠君之人,寡人甚是欣慰啊”
劉長拍著他的肩膀,又讓他坐在一旁。
“寡人準備在這里休息幾天,你就忙自己的吧”
此刻,在王生的眼里,大王哪里還有原先那兇神惡斂的樣子,那模樣仿佛圣人,渾身帶著光芒,慈祥而溫暖,王生激動的再三大拜,當劃長打著飽嗝走出了府邸的時候,呂祿無奈的長嘆了一聲。
“大王啊您為了一點羊和粟就要放棄國本了嗎”“若是將來出了亂子,那怎么辦啊"
“出了亂子,那就改回來唄。
劉長渾不在意,傲然的說道“大丈夫在世,便是要敢做,做都不敢做,整日提心吊膽的擔心做了會有什么壞處,那能做成什么事呢諸事,總是要做了才能知道對不對何況,朝中有那么多的大賢們兜底,還擔心什么呢”
樊伉點著頭,“大王說的有道理若是出了事,咱們就說是陳平的主意”
“好,不愧是寡人的大賢你說的很有道理”
周勝之摸了摸胡須,問道“大王啊陳侯也不年輕了,咱是不是該換個人”
“哦你有何人選”“您看我弟弟如何”“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