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厚葬,一度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光是黃金,那都是成噸成噸的下葬,導致后來黃金都不夠了,金從黃金變成了黃銅。筆趣庫
歷史上的文帝就曾看不下去這種厚葬之風,以身作則,不過,文帝不曾下令薄葬,他只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倡議薄葬,文帝的魅力支撐了兩代,到他孫子的時候,厚葬之風一躍而起,變得更加夸張這種風氣一直持續到了漢末,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妻控下令禁止厚葬,他的兒子也繼承了他阿父的這一點,經過他們的努力,方才有所改善。
因此,當劉長旗幟鮮明的提出了薄葬的時候,呂后頓時就想到了很多,原本因為建成侯而悲傷的心情,也好轉了很多。
兒子有出息,對于大漢的天下,她已經沒有什么可以擔憂的了。
劉長咧嘴笑著,呂后針對劉長的想法,也提出了不錯的建議。
當劉長與她商議完成,得意洋洋的走出了長樂宮的時候,張釋之正等著他。
“陛下,太后可允許了臣的提議”
“本來是沒有答應的,經過朕一番據理力爭,又提出了很多朕自己的想法,她才同意了我們的提議。”
張釋之沉默了片刻,古往今來,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跟大臣們爭功的君王,哪怕是夏桀商紂,雖然無惡不作,可也沒聽說過把大臣的功勞占為己有的,可以說,在某些方面,大王已經是達到了令夏桀商紂都自愧不如的程度,在桀紂模仿大賽上他們也只能拿第二。
不過,倒也還好,大王除了有點貪功,有點好排場,有點殘暴,有點好酒肉,有點不講理,有點蠻橫,有點好奉承,有點之外就沒有什么缺點了。
盡管如此,可張釋之還是不介意大王的這一點點缺點的,畢竟,自家大王的優點就是能聽取任何有用的建議,就比如自己這個薄葬的建議,也就是自家大王能聽得進去,換個皇帝來,要么就是拒絕,要么就是鼓勵一番自己的心意,并不會真的下令去執行。
因為厚葬之風盛行,幾乎所有的諸侯,徹侯都是如此,制止他們薄葬,那簡直就是公然叫板天下所有有權勢的人,沒有一定的威嚴和實權,壓根就辦不成這件事。君王的權力大小,跟制度有關系,可跟君王本人的關系其實也很大。
同樣的制度,劉盈可能做不到,歷史上的文帝可能也勉強,可劉長就能做到了,這倒不是說劉長比文帝的手段更強,主要就是劉長夠昏庸,沒啥不敢做的,也不去考慮后果。
張釋之還是挺喜歡這樣的君王的,只要能實現自己的志向抱負,這功勞就是全部給與大王又如何呢
“陛下那我們什么時候推行呢”
“今天就推行,幫我去找三公”
“唯”
張釋之就喜歡大王這雷厲風行的風格,絕對不拖延,想到了就去做。
劉長坐在厚德殿,面前堆滿了肉,大快朵頤。
周昌頓時皺起了眉頭,“陛下,建成侯逝世您身為晚輩便是不去守孝也不該”
劉長可不管這個,他大手一揮,“舅父最是愛我,比起我跪在他墳前哭,他或許更樂意看到我大口吃肉我叫你前來,不是為了吃肉的事情,是有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
周昌無奈,召平,張不疑也相繼坐下,劉長看了一眼他們,覺得人數還是有些不夠,便又讓張釋之
去將陳平,柴武,劉敬,馮敬,好兄弟,叔孫通,王恬啟等人叫了過來,主要就是三公九卿齊聚一堂。
在眾人相繼到來之后,劉長方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墨子說:綴民之事,庸民之則。”
“韓子說: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執喪二日。”
“如今之人,顧死而不顧生,如今的子嗣們,在長輩還活著的時候不去養,等到人不在了,卻要攀比著搞陪葬品,盡自己的孝心。”
“朕實在不愿,也實在不忍。”
劉長忽然引用了墨子和韓子的話,又表現出了對當今厚葬之風的鄙夷,一副賢明君王的模樣,讓三公九卿們目瞪口呆,大王怎么當皇帝之后就不同了呢大王忽然如此賢明,群臣實在是無法適應,這根本就不像是大王能說出來的話。
周昌非常的欣慰,若是早知道大王登基之后,就變得如此賢明,那他就不會那么反對大王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