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都將他們抓走,這不是要害他們,這是在幫他們啊,這東西可以全天下都可以看到的這是多好的揚名手段啊,寫了第一篇政策的那位張生,一時間就在長安變成了名人,很多不曾往來的好友都拿著報來找他,神色都變得很是熱切。
一些長安內的徹侯老爺們也是派人邀請他前往自己的府上來參加宴席,還想要將他變成自家的女婿。
其余文士那是一個羨慕,眼里都開始噴火了。
邸報最先引起的影響卻是體現在這些作者的身上,這些人紛紛拿著禮物去拜訪郅都,卻連他的門都沒能進,隨即,郅都徹底成為了文士們眼里的香饃饃,什么酷吏啊,這明明是廟堂賢人,甚至有文士連夜寫文章來描述郅都的賢德。
這位原本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酷吏,只是因為這個職務,頓時很受文士們的歡迎,而對他冷漠的態度,文士們更加的激動,冷漠好啊,不為外物所動,這樣大家的機會都是公平的,不會有人能賄賂他,讓自己被任用。
到都在文士里的名望高漲,而通文府也是如此,每天大門前都會聚集一大批的文士,詢問是否需要他們效力的。對于他們的這些行為,郅都心里也明白,不能每次都讓自己來擬定題目,于是乎,他就下令,允許這些文人們自由投稿,寫什么都可以,若是寫的好,就可以發布,至于政策什么的,等到舉辦下一期邸報的時候再說,這些文章可以作為附加的,在下一次的邸抱里占格子。
這讓通文府頓時火熱,不只是那些有名的文士,就是一些大臣勛貴,也有些手癢,寫了文章令人送過來,同時,天下各地的文士們都朝著長安的方
向蜂擁而來。
在作者本身的影響之外,作品的影響也緩緩醞釀,很多人都從邸報里了解了跟他們所想的不同的廟堂政策,大漢這些年里的戰功,諸多政策,都讓他們恍然大悟,在原先,廟堂要做的這些事情,除卻官吏們之外,很少有人能知道。
如今,他們總算是知道廟堂準備做什么了,天下都沉浸在這種新鮮感之中,因為呂后廢除了腹議罪,故而他們也敢拿著邸報來談論國家大事,一時間,長安各地都是在談論大漢這些年里的成就
與各項政策。
而對這樣的局面,并非是所有人都很贊同的。
不少大臣就上奏,希望陛下能恢復腹議罪,他們認為,天下人如此放肆的談論廟堂大事,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容易出事。
劉長都沒有想到,這些人里反對最激烈的,居然是劉敬。
”他們議論又如何難道還怕他們知道嗎只要廟堂的政策是正確的,又有什么人會來反對呢”
劉敬嚴肅的說道∶“陛下,廟堂的政策,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有些政策對有的人有利,卻對一些人很不利,尤其是您上位之后所辦法的政令,幾乎都是對這些看得起邸報的人不利的
政策,真正的受益者是看不起邸報的,今日他們聚集在一起談論這些事,遲早會成為廟堂施行諸多政策的阻力”“就是那些受益者,也未必能承情,他們不會理解廟堂想要做什么,他們只會聽從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盲目的聽從,陛下這樣的行為,看不出有什么好處,卻只有諸多的壞處。”“好處就是設立一個廟堂的口舌,讓天下人知道廟堂要做什么,讓他們不去胡思亂想”
”可他們不必知道的現在陛下是給了他們一個亂想的機會,放在以前,他們或許還不敢亂想。”
“難道朕不設立邸報,他們就不會胡思亂想嗎那些人就不會盲目聽從嗎朕這是要制天下之輿論”
劉敬這個人還是比較剛的,不然,他也不會在高皇帝即將出征的時候說“你這次去一定會戰敗”之類的話。看到劉長堅持自己的想法,劉敬很是
“亡國之隱患,從陛下強硬的表示。
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