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如今這發展速度,甚至隱約超過了當初唐國的發展速度,這樣的一個人,讓他當諸侯王都有些屈才了,而且他不只是治理吳國,他將南越閩越地區一手抓,這些諸侯國都聽從他的號令,那里的百姓不認自己國君反而認他,這就很離譜
經過了長年的發展,吳國兵強馬壯,國庫里堆滿了糧食,連帶著南越等國,發展也是迅速,人丁興旺
劉恒并非是為了開疆擴土的名聲而準備去作戰的,南方一直都缺少人力,而劉長先前接見了大夏國的使者,證明了南方這邊也能前往身毒,劉恒準備進一步開發南邊,將這里的山林變成耕地,將這里的蠻夷變成百姓,修建城池港口,試圖用水路或者陸路的方式來打通與身毒的聯系,用彼之力來治我之國
而劉長知道,自己這位兄長既然說了要出征,那他就是有一定能輕松戰勝的信心
以四哥那個謹慎程度,沒有十足把握,他是絕對不會上書的
但是群臣就不這么想了,先是在尚方投入巨大,投入那么多,成效那么少,這也就算了,還四處打仗,老是攻打一些不毛之地,打下來除了開疆擴土的名聲之外,沒有任何的好處
在那個時代,開疆擴土確實是功勞,但是也得看土地怎么樣
先前攻打朔方等地,遏至匈奴,群臣沒有多說什麼,哪怕攻打河西,他們也不說什麼,畢竟河西這地不錯啊,是大漢天生的馬場,還能成為重要的耕地,可是西域群臣就有些看不動了,雖然西域有些土地是不錯,可距離那么遠,人口稀少,來回就要幾年,占領這個有什麼用處呢
與外貿易聯絡行,繼續忍著
可隨后又是滇國今云南,窮山惡水,處處都是山,屁用沒有,大漢攻下這里之后,每年反而還要倒貼錢,他們給的稅收都不夠在這里修路的
至于馬韓和扶余,群臣實在想不到攻占他們的好處,馬韓今韓國還行,扶余今吉林,遼寧北部只有少數的領地是適合耕作的,其他那都是苦寒之地啊,鳥獸都不能活命,大漢占下來做什麼耗費那么多國力,就為了你開疆擴土的好名聲嗎
大臣們是渴望土地,可你不能拿一些鳥不拉屎的地方來惡心人啊
吳國如今要攻打的那兩個地方今柬埔寨和越南南部,更是鳥不拉屎之中的鳥不拉屎,處處都是山林,沒有像樣的耕地,當地人都窮的吃土了,你這是打仗還是在扶貧呢打下來還得喂養他們,還得倒貼錢,拿將士的性命換這個到底值不值當
這都是以周昌為領袖的大臣們所共同的想法
所有的這些,都被群臣們認為是劉長好大喜功的表現,白送都不要的土地,你居然要派人去攻打
在這次的朝議時,群臣的態度非常的堅決劉長卻半點都不慌無論群臣說什麼,都只是咧嘴傻笑著
”好,周相說的有道理啊”
”蠻夷之人,不服管教,不再往來就是了,何以出兵征伐呢將不以怒用兵,國不以怒用兵,周相這句話,深的兵法與治國之精髓啊”
劉長奉承了幾句,周昌卻很是謹慎,誰知道這個家伙憋著什麼壞水呢
果然,劉長很快就說道:”不過,朕只是懂得一些沖鋒殺敵的辦法,用兵之事,那是由太尉來負責的,朕已經將吳國的情況送到太尉那里,請求太尉來決定,諸位若是有什麼意見,可以派人告知太尉,朕就不再理會了”
壞了怎么忘了皇帝手里還有這張王牌呢韓信會去搭理這些朝臣派來的人嗎
顯然是不會的那他們能說服韓信嗎顯然是不能的
韓信在廟堂里是有著超然地位,從不與大臣們往來,而大臣們就更不敢跟他往來了,無論怎么說,這都是已經謀反了兩次的人,誰知道還有沒有第三次,武最的事情給群臣留下了兩個寶貴的教訓,家里不要養巫,無聊的時候不要亂串門
朝議在無奈之中結束
當劉長得意的回到厚德殿的時候,張不疑情不自禁的送上了吹捧”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