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確實有很多年不曾見過老師了。
“長啊,書寫的不錯”
“我聽人念過了,確實不錯,有大家之風范”
蓋公抿了抿嘴,輕聲說道。
劉長很是乖巧的坐在一旁,聽到蓋公的話,擦了擦眼眶,笑著問道;“師父您看出來了”
“自家弟子所書寫的,怎么會看不出來呢太子的文章,我也曾聽人念過,深奧晦澀,雖講述道理,卻有故弄玄虛之感,每句話要引用數十個典故來證實,只覺得是在展現自己的淵博,其意不夠真切樸實與你的風格是相反的,你不喜歡堆砌典故,胡編亂造,簡明易懂,直指要害,我一聽,就知道是誰完成的。”
“這都是老師教導有方”
“我可不曾教你編典故,這是那張蒼的師傳”
“有這本書,你倒也對得起師門了你說的這個格學啊,其實也是我們黃老最先提出的,你不知道,在黃老之前,學術皆是空談,是只能說而不能辦的,是我們提出了法,術,勢,利,力,物,格等概念,這才使得諸多學派都擺脫了空談,開始著力與現實,不再是意味的鉆研世界,開始改造世界。”
“道生法,律法本身治理天下的根據,也是我們黃老所賜予的”
說起自家學派,蓋公就精神起來了。
劉長也不敢反駁,面對老師的自吹自夸,他只是點點頭,啊對對對,我們黃老實在是太厲害了
“你的格學,也是要探索世界,改造世界,這正是黃老最先提出來的,你將其總結起來,黃老稱你一句圣,也不過分。”
“老師這次來長安,就是為了當面給我吹一吹黃老”
“哈哈哈豎子”
蓋公笑罵了一句,“我知你繁忙,也不能讓你來唐國見我,自知時日無多,便前來見你當然,也是想要看看那位黃老新圣,你兒子呢”
“他在船空司縣,朕即刻讓他來拜見您。”
“讓他早些前來”
蓋公眼眸里亮著光芒,劉長有些不滿,“我還以為是來見我,結果還是為了那個豎子啊他是新圣,我可是活著的圣人,天下誰人不知道我圣天子的名號,誰不給我三分薄面”
“哈哈哈,你這是做皇帝還是在做土匪”
“老師,我覺得吧,其實這皇帝和做土匪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蓋公瞪了他一眼,又問道“我這一路走來,總是聽人說農,廟堂里是出了什么大事嗎”
“是這樣的,朕親自制定了一個三十年的國策,就是要讓天下的百姓們都能吃得起飯,能吃飽故而大興農事,除卻南北軍,黃頭軍,郡國兵之外,戍邊卒都要改動了唐燕邊境有十萬的戍邊卒,河西北地也有八萬多這些戍邊卒往后就要進行屯田了”
大漢的軍隊服役其實是有好幾種的,常備士,非常備士,非常備卒,后備士和后備卒,像北軍這樣的常備士,也就是長期在軍中服役的甲士,非常備士就是郡國兵里的材官甲士騎士,這些人雖然也是精銳,但是他們有規定的服役期限,不會像南北軍那樣干上十年,退役之后就會進行月更,非常備卒當然就是戍邊的,跟隨亭長抓人的這些,他們也是有服役期限,為一年。
后備就很好理解了,他們會一同操練,成績優秀的那些會成為士,成績不太好的就去當卒了。
像后備車騎士這類的,操練時間甚至是四年,要進行長達四年的操練后才能正式服役。
此刻,因為大漢境外沒有什么強有力的敵人,因此劉長決定大規模采用兵屯,讓這些服役一年的戍邊卒積極開墾,自給自足,能減少廟堂的壓力,還能起到開發當地的作用,可謂是一舉多得,他們會修建城池,開發耕地,當然,若是愿意留下來,還能繼承自己所開墾的土地,得到很多的優惠。
將軍們也沒有怎么反對,大漢目前作戰主要還是靠常備士和地方的非常備士,萬騎出征,這個萬騎就是非常備的騎士,而他們萬人出征,則需要大量的戍邊卒為他們運輸糧草,戍邊卒尋常要做的就是守長城,點烽火,主力外出征戰的時候幫著運糧食,開道路,負責一下后勤什么的。
在加上這些卒后,大漢的軍隊規模能達到六十萬左右。
在最強盛時期,曾達到七八十萬。
當然,常備非常備精銳的規模,也就是劉長常說的披甲之士的規模,是在十萬左右,占據總兵力六分之一,這跟劉長平日里所吹噓的披甲百萬略微有點小差距。
要務農,這精銳甲士是不能動的,可這些戍邊卒,就可以投入到農業生產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