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客府。
典客作為九卿的重要部門之一,地位雖然比不上奉常,但是也絕對不低,基本上,能擔任典客的主官,那就算是正式的三公預備役了,大漢很多三公都是從奉常,典客,以及太仆中選拔出來的。
在過去,典客的主要任務還只是負責與諸侯的聯絡,招待,宴席之類的,外交事務雖然也在他們名下,但是并不是主要職責,隨著大漢如今勢力的擴張,越來越多的外邦與大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典客的職權也逐步朝著外交的方向遞進。
在很早很早的時候,華夏就已經意識到了外交的重要性,在典客還不曾改名,被稱為大行令的時候,他的主要官吏中就已經有了負責翻譯言語的,負責對外書信的,以及了解外邦風俗的。
他們可以為前來朝貢周天子的外邦君王做翻譯,讓他們能夠進行交流,甚至可以將周天子的書信用外邦的文字書寫出來,也會提醒外交人員一些外邦的忌諱,免除不必要的爭端。
可以說,在數千年之前,華夏就已經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外交體系,而這個體系主要確定還是在秦朝,秦朝的典客主要職權就是外交,而不是諸侯朝貢,至于為什么那是因為秦沒有諸侯。
因此秦朝也是直接將大行令改名為典客,表示自己的部門跟周的部門是沒有關系的,至于大漢的典客嘛雖然名字跟秦一樣,部門跟秦一樣,官員部署跟秦一樣,甚至連他們的俸祿都跟秦一樣,但是絕對是不存在什么關系的。
至少高皇帝和長老爺都是不認這個的。
對比高皇帝的照抄,長老爺還是做出了一些改變的,例如他設立了專門的行人軍,給與典客兵權,讓他們擁有更好的發揮空間,雖然群臣對此頗為不滿,可長老爺卻反問沒有軍隊還搞什么外交呢
有了行人軍的典客府,在之后的外交活動里也是屢次獲勝,他們四處探查,對身毒做了一個非常充分的了解,他們甚至已經擁有了身毒地區的完整輿圖,對他們有多少縣城,多少國家,實力如何都有了一個詳細的認知。
這足以讓他們在接下來的外交事務上占據著優勢。
百乘王今日一大早,就被帶到了典客府內,在這里與典客府的官員商談正式朝貢的事情,雖然百乘王跟陛下那是一見如故,交往甚歡,可朝貢的事情并不是劉長說了算,還是要通過這典客府的。
如今典客府的主官馮敬并不在長安,他甚至都不在大漢,他去了孔雀國,待在孔雀王的身邊,在那里,他能更好的負責對身毒的事務,而目前在典客坐鎮的,就是他的佐丞。
百乘王笑呵呵的走進了典客府,可進來之后,他就有些笑不出來了,因為這里的人看起來都非常的嚴肅,跟其他部門的笑臉迎接不同,這里的官吏們看起來各個都是非常的嚴肅,不茍言笑。
他們看起來就像是曾護送過他的甲士,格外的冷酷。
百乘王原本激動的心情,在這一刻也收了起來,讓自己也稍微嚴肅了些,在一位官員的帶領下,他來到了最里頭的房間,房間里有三個人,一個人拿著筆墨,跪坐在左側,還有一個人站在右側,一動不動。
至于坐在上位的,那是一個年輕人,身材高大,濃眉大眼,留著短須,眼神銳利,在百乘王走進來的那一刻,這年輕人就盯上了他,目不轉睛。
百乘王急忙行禮拜見,年輕人起身回禮,然后請他坐在了自己的身邊,右側的那位是個譯者,負責將年輕人的話翻譯給百乘王來聽。
「您前來大漢也有二十多天了,為何不來典客府報備呢」
「我沒有人給我說啊,何況,我先前一直都是跟陛下在一起」
「怎么,
您是十二個時辰都陪在陛下身邊嘛就抽不
出時日來典客」
這年輕人氣勢洶洶的,看起來不太好說話。
百乘王只好低頭認錯,「是我不曾早些前來,請您見諒。」
「嗯,無礙,你們要朝貢大漢,就要知道大漢的律法,要知道大漢的禮儀,若是不能遵守,那就沒有資格來朝貢大漢,大漢之天威浩蕩,其恩德猶如雨露,非有德之邦所不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