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嚇人了我已經想好了,我就要在這里建國,效仿當初的冒頓統一各部族,然后帶著他們南下」
「嗯」
「北上」
「匈奴人當初可以跟大漢作對,那他們的地盤該多大啊,若是能當上這里的王那是多么了得,勢力何其大都可以與大漢媲美了」
劉賜越說越是激動
董仲舒低聲提醒道「冒頓是個弒父的禽獸,公子萬萬不要再說效仿冒頓了否則非但不能封王,怕是連侯都沒得做」
胡毋生有些擔憂,若是陛下要效仿秦國開土,該不會發動大規模的徭役來進行開發吧若是那樣的話,天下百姓可就要遭罪了啊。
劉賜鬧騰了許久,就去內屋里睡覺了。
董仲舒卻繼續跟胡毋生學習,詢問道理。
胡毋生看著面前的師弟,忍不住的開口說道「治理公羊是要為君王效力這一點我是認同的,可是為人臣要能制止君王不對的言行,若是看著他犯錯而不去制止,為了得到賞賜而贊同他錯誤的行為,這是最不忠的行為啊我知道你很有才能,但是沒必要去效仿當下的三公張左相能當上三公不完全是因為他奉承君王,還是因為他能辦事啊。」
董仲舒呆愣了片刻,一本正經的說道「師兄,我明白您的意思,可是要勸諫君王的人,首先就是要讓君王能聽自己的話。」
「若是沒有任何的地位,君王看到你就要捂著鼻子躲開,那還說什么勸諫君王呢」
「若是自己的話得不到君王的重視,那就是再多的勸諫又有什么用處呢不過是良人離開時在家里抱怨的老嫗一樣做無用功而已。」
「故而,想要勸諫君王,制止君王錯誤的言行,就要先讓君王聽得進自己的言語才對,得讓自己的聲音能被聽到才對。」
胡毋生再次搖頭,「就怕你的話只有在奉承時才能被聽到,勸諫時反而被無視啊。」董仲舒只是看著他,沒有說話。
胡毋生再次拿起了書本,開始認真的為他解讀公羊春秋。
等劉賜睡醒的時候,董仲舒也差不多已經學完了,兩人跟胡毋生告別,隨即在甲士的護衛下朝著皇宮走去。
「仲舒啊你說如果我前往塞外當王阿父會不會很高興呢」
「應當不會塞外疆域是很大,可是不適合耕作,那里的生活很是艱辛,您是陛下的兒子,是不會被派往那般艱苦的地方」
「若是我執意前往,你會給我當國相嗎」
董仲舒有些不理解,他看著劉賜,「公子為何如此執迷呢公子乃是陛下親子,將來定然是被封到淮南,南陽等寶地百姓富裕,乃是頭等強國,又何必去那不毛之地呢」
劉賜挺胸抬頭,「治理國家并非是我所擅長的我不愿意跟那些仲父們一樣,整日待在那點地方,無所事事,就知道跟自己的群臣們勾心斗角我想要去足夠大的地方,率領我的騎兵,四處征伐,打敗我的敵人,開疆擴土,戰死在馬背上那才是大丈夫應當去做的事情啊」
當兩人回到皇宮的時候,天還是亮著的。他們從厚德殿外經過,剛剛靠近,就聽到了從里頭傳出的咆哮聲。
劉賜嚇得縮起了脖子。
「阿父怎么又發火了」
「這是哪個不怕死的在招惹阿父」
董仲舒看著厚德殿的方向,搖了搖頭。
厚德殿內,陸賈滿臉無奈的坐在劉長的面前,劉長氣的大聲咆哮著,在他面前走來走去。
陸賈帶來了一個壞消息,百乘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