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
「
可以將這件事上書至長樂宮。」
劉長很是不悅,「阿母都這般年紀了,難道還要讓她做這些事情不成為人子,豈能將遇到棘手的事情就丟給自己的阿母呢成何體統我大漢以孝治國,你難道不知道嗎」
「仲父,是我考慮不周」
劉章急忙行禮認罪。
劉長大手一揮,「將你查到的東西送到劉安的府邸去吧,讓劉安自己去解決」「啊」
「我大漢以孝治國,朕也是在想辦法讓那豎子有個盡孝的機會」「陛下英明」
劉安當然不知道劉長已經將棘手的問題直接丟給了自己,他如今還在熱火朝天的操辦著州刺史的事情,州刺史并非是劉安臨時起意,其實早在劉盈執政的時期,因為御史監的不作為,就有群臣提議加強地方的監察權,其中包括了很多思路。而州刺史只是其中一個思路而已,劉安在翻閱了大量的書籍后,認為這個政策挺適合如今的。
劉安跟晁錯聯手,想要限制各地的外王,這次也能看作是劉安對地方的再一次出擊。
將地方劃分為不同州后,設立的州刺史是直達天聽的,他們本身沒有實權,不能插手地方的事情,卻可以凌駕在郡縣之上,甚至是在封國之上,諸侯國當然也能監察這不是簡單的派個人去監察地方,而是要將大漢繁瑣且無用的監察體系聯系起來,三位一體,首先就是御史府,然后是刺史,最后才是郡縣鄉里的監察部門,三者結合,從而形成一套監察上下的完整體系。
劉安麾下門客極多,有能力的人更是不少,他們給劉安的上書,可謂是應有盡有,他們大多年輕,敢想敢做,劉安在先前又積累了大量的行政經驗,整個人愈發的成熟,威望也是與日俱增,張釋之都不敢輕易來拿劉安刷聲望了,因為張釋之就是被劉安所釋放的,而且劉安還插手了大漢的律法,劉安對法家的學說也頗有研究,劉安在廷尉曾召開了一次會議,探討如今的律法,在那次會議上,他大殺四方,說的諸多法家賢才們無言以對。
只有晁錯能與他抗衡,而在談論學問的同時,劉安說出該完善大漢如今的回避之律法,晁錯一反常態,表示絕對支持太子
劉安所設想的回避法,正是未來大漢三互法的雛形,這是一種針對當今官吏和豪族的律法,具體來說,就是看籍貫聯姻,出任等情況,比如你是趙國人,那就不能在趙國擔任官職,若是你與趙國人聯姻,那就不能在趙國擔任官職,若是你曾受到過趙國君王的恩惠,那你就不能在趙國擔任官職,如果一個楚國人在趙國擔任官職,那趙國人就不能在楚國擔任官職
這當然是為了杜絕官員勾結,豪族坐大,彼此牟利。
這個太子是不太好糊弄的,單論學問而言,劉長這一脈的腦子都長在了他的身上,導致其余幾個兄弟看起來都不是很聰明。
在諸多門客的相助下,劉安完成了對天下各州的劃分,劉安將天下劃分為了冀,幽,并,涼,青,兗,徐,豫,揚,荊,益,交,西,朔,倭,司隸等十六個州,這些州還是非常大的,例如朔州,就囊括了夏國和部分大漢直屬的部分北方邊塞郡縣,幽州更是囊括了燕國以及周邊諸郡,交州囊括了南越國和吳國的一部分,益州囊括了巴蜀和滇國,西州囊括了河西部分地區和西庭國北庭國,倭州是倭島以及周邊的島嶼。
可以預料,所有上任的刺史,都要承擔很重要的職責。
而就在劉安忙碌的時候,劉章忽然找到了他,將上書丟給他后,匆匆離去。只留下一個劉安看著手里的文書在風中凌亂
坑兒子啊「晁錯」
聽到有人站在御史府門口,對著御史大夫直呼其名,在這里辦公的官員們都嚇了一跳,有幾
個人直接摸著劍就起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