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才那般的贊同食貨府向來重農的晁錯,高調的支持食貨府,就是因為商業能加快各地的交流,能打破這種非我族類的隔閡對吧」
聽到劉恒的詢問,晁錯的眼眸里閃過一絲驚訝,隨即搖了搖頭。
「能猜到這件事的人很多,陛下曾對我說,交流有兩種,一個是戰爭
,一假是商貿我當然只能采取第二種,商賈們在各地流竄,陛下又打開了對百姓們的限制,允許他們外出,甚至鼓勵那些余丁前往各地郡縣生活這都是為了改變以郡為國,排斥他郡的情況」
因為還沒有經歷過被胡人弄得幾乎滅種的情況,因此在此刻各地之間沒有同一個作為同一個民族的認同,大家見面了,不會說我們都是漢人,而是說我是汝南人,你是穎川人我們之間就沒什么關系,很多時候甚至帶著敵意,郡縣都是如此,更別說是諸侯國了。
劉恒點著頭,「所以你才想積極操辦那個刺史制吧太子提出刺史制,是為了治理地方,而你,卻是想要在郡上形成同一個州的認同,起碼,往后汝南人和穎川人見面就不會互相打殺,會覺得大家都是豫州人是同一個地區的了,刺史麾下,有郡,有諸侯國,也就是說,郡和諸侯國都會有同一個地域認同其實你還是挺有想法,挺有才能的,我敢說,廟堂大臣,很少有能比得上你的。」
晁錯只是覺得很憤怒,他咬著牙,「呵,沒想到啊。」
他憤怒的不是吳王看出了他的想法,而是這天下能理解他的想法,與他為知己的,居然是他心里最大的敵人。
「我可以幫你來操辦這些,無論是刺史,還是限制王權當然,我還是更擅長王權這一塊,我在宗室里,還是頗有話語權的你想要讓王權達到什么地步若是你要讓諸侯王完全成為擺設,大權完全交給大臣,在這一代,起碼還是做不到的,不是說我們不愿意放手,而是情況還不允許,廟堂還需要我們這些人,或許再往后三四十年,地方大治,道路四通八達,廟堂的命令可以傳達到任何一個地方,到那個時候,諸侯王就可以安心在王宮里游玩,權力出于相」
「這個我明白,我要推動諸侯國的革新,讓諸侯國與郡一類,權力三分,諸侯王可以督促他們做事,廟堂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統帥他們迎敵,但是不能再作為一國之君,肆意橫行并且,要服從派遣的刺史刺史必須要有資格監察諸侯王。」
「可以。」劉恒點著頭。「那需要我做什么呢」
晁錯開口詢問道,他不相信面前這位會無條件的來幫助自己,劉恒盯著他的雙眼,「很簡單,事成之后,我要你辭三公之位。」
「我擔任三公,會讓你覺得有威脅嘛」
「不,大漢目前所需要的是穩步向前,你過于激進,不適合繼續擔任三公。」
「好,若是能辦成這件事,我就上書請辭,不過,陛下是否會答應,那就不好說了。」兩人就此達成了協議。
與此同時,長樂宮內,趙佗正在跟呂后聊著一些過去的事情,兩位老年人還是挺有共同話題的。
他們談起秦國時的情況,周邊的年輕人恍若在聽天書,完全不能理解那個時代。「我看南越王是愈發的硬朗了比當初拜見我的時候還要年輕了很多啊。」
呂后感慨道。
趙佗搖著頭,「怎么會呢,我長期在南,那邊的情況,您也是知道的,到處都是瘴氣,一下雨,就下的沒完沒了的,我這老骨頭啊,一逢下雨,就疼的無法忍受當真不知還有多少時日,可恨我這兒子,又沒有什么才能,才疏學淺唉,倒是太后,當真是越來越年輕了啊。」
「哪里的話如今,我不拄拐杖,已然無法走路飯量也是越來越少,吃不得一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