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舉措也是同樣的道理,允許百姓開食肆,允許百姓四處走動,允許百姓做各種生意,允許百姓轉籍所有的都是好事,但是如果百姓家里沒有錢財,那作用都不會很大,要完成啟蒙,首先要讓孩子們脫離勞動,如今的大漢家庭,是不敢養賢人的,孩子稍微長大了,就要跟著一同耕作,否則就得挨餓,多了人丁,稅賦也提高了”
“要讓醫館達成自己的效果,也得讓百姓有錢”
“至于你們說的大工程,不是說不影響農桑就可以,大漢的根本在農,而務農的不是你們,也不是我,而是底層那些農夫,農夫們一年忙碌,連年的徭役,不影響農桑,卻很影響他們的休息修養民生,減少徭役的次數,這是很有必要的,不能以不影響農桑為由而隨意開徭役”
“免稅的關鍵,就是讓百姓富裕起來,百姓富裕起來,才能讓子女去啟蒙,去醫館,去考核,否則就像是堵住他人的嘴,在他面前擺放佳肴,讓他大口享用一般,會成為徒勞之功”
劉恒的聲音很是響鈴,大聲的反駁著朝臣。
欒布點著頭,附和道“御史說的對,陛下廣設書肆,設驛站,允許百姓四處前往,從事自己想要做的職業,可到如今,書肆里能看到貧苦百姓嗎能看到百姓們做些小買賣湖口的場景嗎尋常百姓,省吃儉用,才能不被餓死,先讓他們擁有存糧,才能讓大漢的諸多政策發揮出來,啟蒙的孩童都會多起來”
賈誼同時點著頭,“如今廣開商業,如果能讓百姓富裕起來,免他們幾年的稅,商業的發展將會更加迅速,所謂市場流通,大概就是如此若是百姓沒有錢財,無法參與市場,那商業再發展,也超不出如今的規模”
太尉還是保持著自己的想法,“免稅就能讓百姓富裕起來嗎”
“就算不能讓他們暴富,也能改變他們如今的處境,太尉若是有異議,可以先推行一年,看看成效。”
經過群臣的商談,最終,張蒼開始著手開始對各地的免稅令。
歷史經過詭異的發展,最后還是由劉恒和張蒼來推行了免稅令,而在歷史上,漢文帝和張蒼推行了十四年的免稅政策連續十四年免掉農民的田稅,最后使得大漢從“找不出四匹同色馬”發展到了“北地養馬四十萬”的局面,漢文帝執政的這段時期因此被稱為古代稅賦最低的時代,百姓們休養生息,逐步富裕,在文景時期,達成了人口從一千八百萬暴增到四千五百萬的壯舉,對了,在武帝逝世的時候,大漢人口掉到了三千萬
當然,歷史上這段免稅之期,并非是劉恒一個人的功勞,能在免稅的情況下達到廟堂收支平衡,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某位因計算而聞名的計相了。
此刻的大漢與劉恒所接手的大漢不同,如今這強盛了無數倍的大漢,想要變成真正的盛世,同樣也需要這樣的仁政。
劉恒與群臣剛剛擬定好政策,就聽到有人稟告,安息國的使者來到了長安。
典客府自然是要安排好這些使節的,給與他們居住的地方,教導他們拜見皇帝的禮儀等等。
鐸魯穿著安息國的特色衣裳,領著四個戰士,手持羊皮紙,畢恭畢敬的走進了厚德殿內。
剛走進了厚德殿,鐸魯就急忙行禮拜見,完全不敢抬頭。
等皇帝允許他們起身后,鐸魯方才偷偷打量起了這位君王。
大漢的皇帝并不年邁,跟自家君王差不多的年紀,不過,這身材實在是太魁梧,安息國有位將軍,身材極為高大,勇武善戰,被稱為第一馬茲班,而在鐸魯看來,這位皇帝幾乎跟那位馬茲班差不多的體格,甚至好像更高一些,他坐在那高大的王座上,低著頭,神色很是威武,猶如一頭威風凜凜的獅子,令人不敢直視。
想起自家君王的命令,鐸魯不由得咽了下口水。
這身板,哪怕是打自己一拳,自己也受不了吧。
他深吸了一口氣。
永別了,我那總是偷錢給娘家的妻,永別了,我那隨地便溺的兒子
他挺起了身,拿起了手里的羊皮紙。
“偉大的安息君王米特里達梯致信與大漢皇帝”
“我入了你個老狗
你個吃失不說”
“彭”
那書信,鐸魯只是念了開頭,隨即他就感覺自己飛了起來。
他落在了地上,仰頭,看著那上方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