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賈再也忍不住了,他的臉色通紅,坐在劉恒的身邊,憤怒的說道“欒布這個人,沒有自己的主張,無論是我們去找他,還是賈誼去找他,他都是一個樣子,既不反對,也不支持,還是得直接找到陛下,讓陛下拿出個結論來”
劉恒瞥了他一眼,“找陛下沒用。”
“怎么就沒用呢”
“陛下那里,誰能將他哄開心了,那誰就是對的,他壓根就不懂這些。”
陸賈沉默了片刻,“御史公所言極是,可是賈誼這廝咄咄逼人,又有劉敬作為他的爪牙,甚是猖狂,我們該怎么辦呢”
目前劉恒跟賈誼的爭執點,還是集中在了賈誼所提出的新稅收的問題上,賈誼要求廢除原先的雜稅賦,進行統一規范,這個沒有人反對,可是賈誼要重提農稅,另外設立增稅,購稅,肆稅,商稅,個稅,以及山水稅,房稅,車船稅,契稅,港稅,車舟購置稅等等,將大漢原先的較為單一的農商稅變成了足足十三種稅。
劉恒等人認為,賈誼的步子邁的太大了,別的不說,就是山水稅,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居然要讓百姓們繳納使用山水資源的稅,這是想做什么他又將農稅變成了五花八門的,百姓在農忙之余,拿著自己制作的東西或農副品去販賣,都得繳納稅賦他們倒也不是反對進步,只是認為進步要一步一步來,若是想要一腳登天,難免會摔進深坑之中。
而賈誼等人卻認為,原先那些單一的稅賦無法滿足如今大漢的財政,想要解決財政問題,就是要多開源,完善稅賦制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要不設立太高的稅率,就算不上是害民之舉。
面對陸賈的詢問,劉恒輕聲說道“賈誼弄出來的這些新稅種,不少都是皇帝親自授意的,包括他進行革新,都是皇帝的命令,故而我們根本無法贏下他們。”
“啊那我們還何必去反對他們呢干脆就讓他們去辦
”
劉恒搖著頭,“我從未想過能阻擋改制,只是不想讓賈誼如此大規模的更改,陛下其實想的很周全,可是他卻疏忽了一點,很重要的一點,大漢的朝政是會隨著皇帝與大臣的改變而改變的。”
“設立了這么多的稅種,若是遇到個賢明的君王,極低的稅率,倒也不算什么,可若是遇到個貪婪的,這些稅種用來斂財,能害死一半以上的百姓賈誼他們所設立的稅賦,簡直是避無可避,做到了所有方面的概括很完善,可是隱患也很大,而且廟堂所頒發,地方施行起來可就不是同樣的事情了,一不小心,當今這盛世,可就變得民不聊生了”
“很多廟堂認為可以善民的政策,到地方上來,卻都成為了害民的舉動,唉不好說,不好說啊。”
劉恒的眼里滿是擔憂。
作為一個極有遠見的人,劉恒一直都是思考著以后會面臨的諸多問題,并且提前做好了準備,在歷史上便是如此,包括對諸侯王的收權政策,在北方的養馬政策,對民間的寬松政策,似乎都是在了為以后的事情而做準備而他所準備的東西,在后來確實都派上了用場,當景帝準備削藩的時候,諸侯國的實力已經不再能與漢帝國持平,民心多向漢,當漢武帝決心與匈奴大戰的時候,文帝時開設的馬場已經成長到了擁有幾十萬匹駿馬的地步。
“那我們現在怎么辦呢”
“迫使賈誼退讓,讓他一步一步來,當然,我們也得后退幾步,先允許商稅之變類吧。”
陸賈雖有些無奈,也只能答應了。
面對劉恒的退步,賈誼心里依舊是非常的不滿。
“我實在不明白,難道他還能拿出比我提出來的稅政還要完善的稅政嘛我結合了陛下所說的諸多稅策,與朝中賢明的大臣們一同商談,方才完成了當下的改制,自認為是沒有漏洞的,可我那位舅父,就是不同意,瞻前顧后的,如何能成大事呢”
劉敬對賈誼的話頗為贊同。
“是啊,這些稅政多好,能分擔百姓的雜賦,光是商稅的那些變種,就能將商賈吃的死死的,還有那些豪強想躲避都沒有漏洞可鉆,御史公這個人啊,什么都好,就是有些太膽怯,遇到一件事,不先去想其好處,反而是去想其隱患,我倒是覺得,任何政策,都會有他的利弊,不可能存在沒有隱患的政策,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減少隱患,加大其利,御史公卻不是這么想的。”
“可惜啊,如此好的稅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