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胡和匈奴的戰爭沒什么好說的。
看起來陣仗很大,但畢竟都是打不過大秦的游牧部落在內部互打。邊境守將瞧著他們,就跟圍觀隔壁兩個村子聚眾斗毆似的。
所有人都認為北邊不會有變數了,不需要過多關注,大家只要等著韓小將軍凱旋即可。
情況也確實如此,沒過多久,匈奴在大秦的“暗中幫助”下攻破了東胡。他們不僅占領了東胡的地盤,還搶走了東胡的財產。
逃出來的大多是東胡的青壯漢子,家鄉被占了,族中老幼也不知情況如何。殘存的這點人手根本打不過剩下的匈奴,匈奴還俘虜了一部分東胡殘兵。
這個時候,除了找秦人求助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韓信決定趁勢收編東胡部落。
蒙英也提出了相對可行的方案,他認為可以從東胡的未來危機下手,勸說東胡投靠大秦。
畢竟就算這次他們幫著把匈奴打跑了,也不見得對方不會下次還來。匈奴已經搶不了大秦了,西邊又有瘟疫根本去不得,匈奴只能和東胡死磕。
東胡只要不是傻的,應該就能想明白這個道理。是投靠秦國以后都能得到大秦的庇佑,還是繼續只靠自己單打獨斗,必須要做出個選擇了。
而且東胡自己心里也有數,秦國幫忙發兵不會是白幫忙。你不出點血,人家憑什么幫你呢。
東胡人跑來找秦軍時,就已經做過心理準備了。
最差的結果就是大秦以出兵幫忙的名義直接占領東胡的地盤,取代匈奴成為這里的掌控者。
考慮到匈奴的兇殘習性,而秦人則不會隨意搶奪女人,自白起死后他們也不怎么屠殺戰俘。頂多是拿走一些財產,總比匈奴那樣連他們妻兒老小都不放過要強。
中原人畢竟還是文明人,和文明人打交道更安全一點。
現在秦人愿意和他們談判,不直接趁虛而入,擺足了姿態,東胡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反正現在秦人的態度不錯,先合作著。以后要是秦國做得太過分了,他們再跳反也不遲。
韓信和蒙英也私下商議,認為可以先穩住東胡里的反對派和墻頭草。等時間長了總有法子解決掉的,現在維持住表面的和平更重要。
偌大的秦國人才濟濟,難道還能搞不定一
個東胡東胡都搞不定,后續的匈奴就更別肖想了。
秦國確實沒有對東胡下手,但匈奴已經好心地幫他們干掉了東胡絕大多數的有生力量。
現在大秦根本不用臟了自己的手,東胡部落剩下的本就是老弱病殘為主。青壯漢子就那么點,翻不起風浪的。
其余的婦孺就好辦多了,懷柔政策很容易能拉攏過來。再想個法子給年輕一代洗洗腦,過個十來年東胡就徹底不會鬧了。
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
攻破東北的消息傳來時,正是大一統三年的冬季。剛剛過完新年,就有東胡歸順的好消息傳來,確實令人振奮。
除卻這個消息之外,匈奴那頭也傳來了喜報。
秦軍攻打東北的過程中,少不得要擊殺一批匈奴人。這一路追擊過去,匈奴的青壯死了不少。
大秦接手東北時,境內留下的不僅是東胡的人口和資產,還有匈奴的人口和資產。逃逸的匈奴人只帶走了馬匹和武器,還有少數口糧。
蒙英已經開始著手安置留存下來的人口了,把匈奴的婦孺和東胡的婦孺分開安置。東胡人繼續留在東北老家,匈奴則要遷往草原。
沒人去追逃跑的匈奴人,因為沒有必要。
他們帶走的東西不多,很快就會餓死。不想餓死就得內訌,自相殘殺搶奪糧食。
草原里還有少量部落留存,或許可以去投靠他們。只是人家收不收可不一定,而且那些部落眼看著也要自身難保了。
被俘虜的匈奴老弱們已經認命,眼看匈奴再無翻身之地,他們同意了與大秦合作。至少這樣可以保證族群的延續,自己也不至于立刻就被處決。
或許那些流竄在外的匈奴人還可以繼續去西邊以搶劫為生,甚至越過青海去西域、去西羌。
秦國并不管他們。
西羌是高原,匈奴人不一定能適應。西域那邊情況復雜,也不是匈奴能隨便翻身壯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