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咫尺的爆炸聲,自冰宗城墻之下響起,這般劇烈的爆炸聲,讓人猝不及防,讓人意想不到!
轟轟轟轟!!!轟轟轟轟!!!
爆炸聲還在繼續,好似停不下來了一樣,一聲接著一聲瘋狂地噴涌著!
轟轟轟轟!!!轟轟轟轟!!!
還好阮小空提前帶上了耳塞,要不然就被這近在咫尺的爆炸聲,給震的耳朵生疼,說不定以阮小空這弱雞的體質有可能會把他的耳膜震裂,雖然他自己就是個醫生,自己去修復也沒什么問題,但是他還是不愿受這種無緣無故的外來傷的。
城墻之下,瘋狂的爆炸聲不斷地接連響起,那滾滾的濃煙迷霧,也漫騰起來,阻擋住空中猛獸的視線。
就連魔族那只空中的精銳部隊也已也都被濃煙阻擋視線,咳咳咳的不斷嗆著嗓子,無法再發動進攻。
而城墻之下,到處都是魔獸的嘶聲裂叫,哀嚎不斷!一只又一只的魔獸倒下,一片又一片的魔獸尸體堆積而出,他們瘋狂的,沒頭腦的四處狂奔著,但是不知何時腳下就會發起一陣爆炸聲,將他們轟個稀碎,這片猛烈的轟炸足足持續了三分鐘之久才慢慢的開始停下。
沒錯,這是阮小空昨天夜里差人埋下的炸藥,tnt炸藥。
(科普一下火藥的知識。)
火藥,又被稱為黑火藥。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
火藥是9世紀初或更早時間,由中國練丹師們發明的。10世紀,中國古代首先將火藥用于軍事。后來火藥由蒙古人和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直至19世紀,黑色炸藥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爆炸材料。18世紀以后,化學作為一門科學有了迅速的發展。為炸藥原料的來源和合成及制備提供了條件,許多化學家致力于研制性能更好,威力更大的爆炸材料,使各種新型炸藥接涌現。
從1871年到1899年的30年問,西方的槍炮技術之所以能有一個較大的發展,是與這一時期化學領域在研制火藥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直接聯系在一起的。這一時期各國對火藥的研制都非常重視,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火藥發明家和火藥制造公司,推出了10多項比較重要的新成果。
1873年德國化學家斯普倫格爾發現,由英國人沃爾夫在1771年研制的苦味酸可用雷管起爆。到1885年法國科學家特平開始用它作為炸藥裝填炮彈,這就是著名的黃色炸藥。它的威力要比黑火藥大得多,而且爆炸不產生濃烈的煙霧,人類正式進入了無煙火藥時代。到19世紀90年代,各國采用無煙火藥的火炮,其射程提高近一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苦味酸依然是主要的軍用炸藥之一。
1875年,瑞典的著名化學家和工程師諾貝爾在他自己于1867年所發明代那買特炸藥中加入膠棉,成功地研制出爆膠。它比一般代那買特具有抗水性和更高的爆炸威力,成為取代黑色火藥的又一種重要的新型炸藥。以后諾貝爾又研制出一系列活性代那買特。
1877年,化學家約色林發明硝基胍,可以制成一種新的耐熱高能單體炸藥。1900年開始用作火藥組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開始將其用于彈體裝藥。
1877年化學家默頓斯還首次制得特屈兒。他先將n-二甲基苯胺與硫酸化合生成鹽,然后硝化而得到達種新型高能炸藥。該藥的爆熱達4600千焦/千克,1906年開始被正式作為炸藥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用于裝填雷管和傳爆藥柱。
1884年法國人維埃耶首先使用醇、醚混合溶劑塑化硝化棉,制得單基火藥,稱硝化棉火藥,法國人又稱它為b火藥。其火藥力達900—1000千焦/干克,后被廣泛用作槍彈和炮彈的發射藥。
1888年,諾貝爾又推出了他的雙基火藥。他用60%硝化甘油加入40%低氮量的硝化棉研制而成,當時稱之為巴利斯太火藥。因含有纖維素硝酸酪和多元醇硝酸酪兩種主要能量組分,故又稱之為雙基火藥。兩年之后,英國人艾貝爾和迪尤爾另辟路徑,用丙酮和硝化甘油一起塑化高氮量的硝化棉,成功地研制出柯達型雙基火藥。雙基火藥克服了單基火藥的許多弱點,它的能量高、吸濕性小、物理安定性和彈道穩定性好,常用作大口徑火炮炮彈和火箭彈的裝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