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緊趕慢趕的總算把菜地里的菜都種下了,豆角、茄子、黃瓜、西紅柿、絲瓜、冬瓜、南瓜、韭菜、辣椒等農家常見的都多少種了一些,種子是四堂嬸友情,另外還種了一點玉米和紅薯,連西瓜都種了幾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種活了。
白荷干活還沒原主那么熟練,大多數活都是四堂嬸家幾個人幫忙做完的,白荷很感激,但是對方體恤她,連水都沒喝一口,白荷也是很過意不去。
偏偏她才搬出來沒幾天,天天都在幾家人的眼皮底下晃,就算她空間里有好多好東西也半點不敢往外拿,根本沒有出處。
想了半天,白荷才想起來一個簡單關鍵是有合理出處的東西,老式雞蛋糕。
這東西原料很簡單,雞蛋白糖和面粉,在后世都沒幾個人愛吃了,但是在這會兒還是個精貴東西,畢竟原料在村里人看來都是平時不太舍得吃的,何況是做成點心了。
從劉三寶家出來的時候,劉家老爺子是給了她口糧的,而且村里人都看著,為了好名聲,口糧還給的十分大方。
粗糧,細糧,還有各種豆子之類的雜糧,連南方不太常見的面粉都給了她一些,糖油也有,雖然都不太多,但是也很難得了,分到的那幾只老母雞也十分給力,一天一個蛋,這才幾天已經攢了幾十個蛋了。
昨晚剛下了一陣雨,這時間下的剛剛好,原本白荷是要去給昨天種的菜澆水的,現在既然不用了,也沒有什么特別急的事情,擇日不如撞日,白荷忙完家里的事以后就開始準備材料打算蛋糕了。
30多個雞蛋打倒盆里,加上白糖開始打發,沒有打蛋器,白荷自己拿了一把筷子用細繩綁成錯位的樣子開始打,直到打成細膩的蛋糊把筷子拿出來有明顯的紋路為止。
然后把面粉過篩放到蛋糊里,順時針方向翻拌面糊直到蛋糕糊混合均勻,再加入一部分水混合均勻,沒有什么模具,白荷拿碗刷一層油,把蛋糊裝到碗里然后上鍋蒸。
要按后世的說法當然是無水無油的才又健康又香醇了,而且還得是烤的,那樣蛋糕才更香,但是沒有烤箱,用蒸的也不錯,吃了不上火。
不加水的話有點奢侈,兩家加起來光孩子就十來個了,還有大人,加點水好歹分量多一點。白荷想想就辛酸,以后大街上賣都賣不出去的蛋糕她居然還要靠摻水來造假。
水開十幾分鐘雞蛋糕的香味兒就飄出來了,香是真的香,但是累也是真的累,大白天的她也不敢拿電動打蛋器,全靠一雙手,就算如今力氣大,也依然累的要死,感覺手都要廢了。要不是她存著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拿去賣的想法,她更愿意做點綠豆糕之類的。
白荷把做好的雞蛋糕端出來,打算出去歇一會也晾涼一點好拿出去,結果轉身就看到廚房門口兩顆流口水的小腦袋。
4歲的大花綁著一個沖天辮,還系著根紅頭繩,一只手拉著弟弟,一只手含在嘴里默默地流口水,兩歲的拴住也是一模一樣的姿態,不哭也不鬧的,看得白荷又是好笑又是辛酸,走過去拉起兩人。
“大花怎么和弟弟跑來白姑姑這里了你小姑姑和奶奶呢”
“在家,大花帶弟弟玩。”
“玩。”
大花四歲了,也能聽得懂大人說話,答起話來倒是像模像樣,拴住就完全是姐姐的跟屁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