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牛,聽說你也打算把牛借出來,就直接借給我家吧,你那四畝地犁地和插秧我家都包了,你把牛借給我到我家插完秧就行。”
除了換地,劉五柱還看上了白荷家的牛,牛在農家可是重要的財產,輕易沒人借,一般都要收錢的。
劉五柱自家也有牛,但是只有一頭,每年犁完他家的地都要脫一層皮,劉五柱心疼的緊,有時舍不得,都得叫兒子們犁幾畝,讓牛歇一歇,就怕累壞了牛回頭沒錢買。
但是兒子也是自己的,同樣也心疼啊,要是有兩頭牛,那就好過多了,至于多出四畝地的活,這有什么,插秧總比犁地輕松的多。
“好啊,只要你們把牛照料好,以后你們都可以借。”白荷真是喜出望外,原本只想叫人把地犁了,現在秧都不用插了,她只要育好苗就行,一下就輕松了。
各取所需,雙方都不是難纏的人,因此兩人都很滿意,接著又討論了一些細節,定下了時間,才算是最終定下了。
四堂嬸從頭到尾也沒插什么話,都是她親近的人,偏向哪邊都不好,干脆就只當個見證了。
這時候的人還是很樸實,加上不認識字,說定了這事就成了,字據什么的是不存在的,頂多就有個見證人,白荷也不怕人賴賬,都在一個村里過日子,除非是不想過了,一般都是沒人會這么做的。
隨著蟬叫的愈發燥熱,雙搶開始了,白荷家是第一波開鐮的。
早晨五點,天剛蒙蒙亮,白荷就已經爬起來了,農家人的秋收是從清晨開始的,收完一波到8點左右,回家吃早飯,休息一會兒,然后再去,中午吃過午飯,午睡一會兒,躲過正午最烈的太陽才出門,一直到天黑才回來。
白荷被留在家準備伙食,一是大伙鳳娟姐偏著她,再一個畢竟她家只有一人,只有她能拿主意。
為了這一天的伙食她是特意去買了菜的,早飯喝粥不頂事,但是做飯時間又太趕,白荷打算烙餅。
活好面就開始準備油酥,蔥油餅的做法關鍵就在這油酥上,鍋里熱油,放入蔥花和大料炸香,然后取一點面粉放到碗里,把炸過的大料和蔥花去掉,剩下的油倒入面粉里,一邊倒一邊攪拌均勻,這就是油酥了。
把揉好的面團分成等份,一個個地搟開,抹上油酥在均勻地撒上一點鹽和蔥花,然后像折扇子那樣把餅折起來,折好之后,把面盤起來,看起來有點像花卷,,然后再把盤好的面團搟開,面餅就做好了。
下鍋煎到兩面金黃酥脆,蔥油餅就做好了,還可以在餅上打個雞蛋,更香,白荷不缺這幾個雞蛋,每個餅上面都打了一個雞蛋。
油坊7個人加上風娟姐和三牛哥,還有蘭花家6個,加上她和蘭花,還有四個小孩子,一共21個人,就算只做簡單的早飯,白荷也是累的夠嗆
清早起來,等到做好飯喂完牲口也已經是天光大亮了,干活的人也開始回來了。
15個人收5畝地,原本說是干一天,但等上午回來的時候已經做得差不多了,還剩一點收完,剩下的主要就是脫粒,然后送到曬場上去曬
吃飯的時候鳳娟姐和白荷說起進度,又叫她不用準備晚飯,白荷一一應下。
吃完早飯歇了一會兒,干活的人就再次出門了。白荷收拾好碗筷就要開始準備午飯了,20多個人的飯,壓力有點大,好在蘭花早上已經忙完了自家的事情,可以過來幫忙。
既然不吃晚飯,那午飯就要更加豐盛才行,白荷想了想準備的食材,轉眼就有了方案。
先煮了一大鍋酸梅湯,用井水湃著,預備半上午的時候去送。
劉三寶家原本人不少,家里又舍得,廚房就建的比一般人家大一倍,除了農家常見的品字型灶眼以外,還有兩個爐子,這次也是火力齊開。
先殺了一只不下蛋的老母雞燉湯,兩只鴨子做醋血鴨,這都是自家養的,圩日的時候白荷還特意去買了兩只兔子,準備用黃豆爆炒,這就3道硬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