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鄴城!
公孫瓚帶著劉備三兄弟來見袁紹!
“袁本初,趙徽如今已然是幽州牧,你何時借我三萬兵馬,攻打幽州。”公孫瓚直言道。
雖然他現在的實力遠弱于袁紹,但是在袁紹面前,公孫瓚還是一如當初,就算是借兵,也不想象袁紹低頭。
不是袁紹,他根本就不會丟掉北平,現在連整個幽州都落入趙徽手中。
造成現在的結果,公孫瓚沒有從自身尋找原因,而是完全歸罪于袁紹身上。
在公孫瓚看來,袁紹現在就是欠了他一個幽州,他是袁紹的債主,袁紹見了他低頭賠罪才是。
袁紹現在還沒想和公孫瓚撕破臉,道:“伯圭不必著急,我已得到消息,趙徽欲率軍攻打遼東,那個時候才是我們的大好時機。”
對于趙徽現在攻打遼東,沒有幾個人認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幽州苦寒,遼東更甚。
在袁紹看來,拿下幽州南邊七郡就可以了,至于遼東五郡,等到天下大定的時候,自然會主動歸順。
趙徽選擇現在攻打遼東,就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
以遼東的地理位置,短時間內不可能打下。
他從冀州率軍北上,就能讓趙徽這幾年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
這次就算公孫瓚沒有要求,袁紹也不會錯過這么好的機會。
明著是幫助公孫瓚打幽州,但袁紹心里可從沒想過將幽州讓給公孫瓚。
打下幽州的時候,也是他一腳將公孫瓚踢開的時候。
公孫瓚與袁紹合作,就是與虎謀皮。
就算公孫瓚也沒有對袁紹的話完全信任。但是在個人能力,與現在的勢力上,公孫瓚都不如袁紹。
袁紹道:“伯圭你且回去,這幾天我就會先派人,往常山運送糧草,只得趙徽去了遼西,馬上就出兵幽州,你就放寬心吧,當初答應你了,我袁紹就不會反悔。”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回去,等本初兄的糧草了。”公孫瓚道。
“來人,送公孫太守和劉將軍出城。”袁紹也沒忘記劉備。
如果公孫瓚還在幽州,袁紹還會高看一眼。
但是現在公孫瓚只是借助在他的常山郡,袁紹心中已經不怎么在意公孫瓚了,現在就是要利用公孫瓚最后的力量。
反而在袁紹心里,劉備更值得他重視。
公孫瓚雖然不錯,但只你能算是將才。而且公孫瓚受不了失敗的打擊。
如果公孫瓚一路順風順水,那么什么都有可能。
但是遭遇失敗后,在逆境中,他遠不如劉備,他會一蹶不振,而劉備會不停的站起來。失敗了那就調整方向,繼續前進。
袁紹沒想過收服公孫瓚,但是他還是很希望劉備三兄弟能為他效力。
在常山的大半年,如果不是公孫瓚挽留,劉備已經準備離開了。
當初投奔公孫瓚,劉備是想有一個落腳的地方。
但是這么長時間,劉備也早已明白,在公孫瓚這里,他得不到自己的想要的。
雖然劉備已經有了去意,但是他還沒想清楚去哪里,公孫瓚挽留,他也就順勢留了下來。
當初劉備想和趙徽分個勝負,現在劉備的這個心還是沒有變。
不過這次不管公孫瓚能不能拿下幽州,劉備都準備在這次戰爭之后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