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張揚真的率兵想要偷襲,太史慈也就知道,城內的情況,張揚已經壓不住了。
“放箭!”太史慈下令。
上黨郡他是必定要拿下,至于張揚是死是活,太史慈并不在意。
張揚選擇投降最好,就算他不愿意,以現在城內的情況,其他人也會投降。
太史慈只需要在耐心等待幾天就好。
太史慈聲音落下后,營寨內鋪天蓋地的箭雨,就朝張揚的大軍射了過去。
今晚偷襲不成,此刻面對箭雨,張揚也沒了斗志,帶著兵馬沿著原路退了回去,留下數百具尸體。
太史慈沒有追擊張揚。
黑夜中,太史慈不知道張揚有沒有后手。
現在他已經勝券在握了,不需要在冒險。
張揚帶著人馬回到城內。
第二天一大早,張揚夜間偷襲失敗的消息,就已經在城內傳遍。
最高興的自然是之前一直喊著要投降的人了。
他們更加認定投降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當天,就有很多人聯合起來,勸說張揚投降。
雖然說是勸,但是和逼已經沒有什么差別了。
張揚臉色鐵青,昨夜回來,他到現在都沒能合上眼。
偷襲失敗,他想到會是這個結果,可是沒想到這些人來的這么快,這么急。
張揚很想將喊投降的人,全都殺掉。
可是如此一來,就算沒有人喊投降,他也守不住上黨郡。
這些人利益交錯,張揚在上黨的這幾年,一直都沒能把他們壓下去。
面對這群人,張揚沒能向之前那樣大聲告訴他們,他絕不投降。
他要是如此說,這些人今天就不會離開。
城外!
待在營寨中的太史慈,收到了來此城內的密信。
并不是張揚的,而是都尉楊丑寫的密信。
密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一封請降書。
張揚偷襲失敗,讓城內人徹底散失信心。
并沒有多少人愿意跟著張揚一起赴死。
不僅是楊丑的投降書,太史慈手中其他人寫的投降書,有十多份。
有的是之前就寫了,只是之前他們在信中,投降的意思還寫的很是隱晦。
但是現在,楊丑的投降書上,已經明確表示,會在暗中配合太史慈攻打上黨。
面對太史慈的威脅,此刻的占據上黨的張揚,幾乎是眾叛親離了。
太史慈只是趙徽的部將,趙徽都還沒來并州,并州八郡都歸屬了趙徽。
即使張揚這次能擋住太史慈的攻擊又如何。
下一次趙徽親自率軍過來,張揚拿什么去守?
整個上黨郡,不可能只有一個太守張揚,知道兩萬人很難攻破一個五萬士兵駐守的城池。
上黨的那些豪紳,以及如楊丑這樣的官吏。
并非全都看不清現在的狀況。
只是因為他們不是上黨的太守,上黨到底是獨立歸屬張揚,還是歸屬趙徽,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影響。
而現在趙徽占據了絕對上風,他們找不到什么理由來抵抗太史慈的大軍。
如果說城破之后,他們所有人都會死,那肯定沒有人喊投降,而是高喊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楊丑不知道,張揚為什么一直不肯投降。
如果張揚這次偷襲成功了,他倒也愿意繼續和張揚一起守下去。
可是張揚這次偷襲還是失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