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分派三人去的三個縣城,都是比較靠近匈奴大軍渡河點的。
同時太史慈派出大量的人馬,進入周圍各個村子,讓這些村子里的百姓,全都帶著糧食,暫時都躲到山中,或者縣城內。
村民大多都不愿意離開,可是當得知是匈奴人已經度過黃河后。
這些村民即使不愿意,這個時候也不敢再留在村子里了。
之前逗留在并州的人于扶羅,才剛剛被除掉不到半年。
這些村民,對匈奴人的印象深刻。
況且太史慈也不是讓他們拋棄家業,只是暫時躲藏起來。
等他滅了這三萬匈奴人后,村民們就可以回來了。
平陽郡內的各個村子的村民,很快都帶著食物躲到山林中,只留下一座座空蕩蕩的村子。
太史慈親自率領剩下的五萬大軍,朝匈奴人的位置前進。
只是在途徑甘泉縣的時候,太史慈悄悄留下了一萬士兵。
而后帶著四萬大軍,繼續前進,在距離黃河渡口兩百里的高橋道上,安下營寨。
在太史慈大軍趕到這里的時候,三萬匈奴人已經全部渡過黃河。
高橋道距離距離甘泉、富縣、雁陰、定陽四縣的距離,差不多都在兩百到三百里左右。
甘泉縣在太史慈身后,定陽和雁陰在左右,富縣在最前面。
四個縣剛好將太史慈的大軍圍在中間。
匈奴人想要深入并州,高橋道是最方便的一條路。
但是并非只有這一條路可走。
匈奴人可以往四個縣的方向前進,而繞過高橋道,也就繞過了太史慈在這里駐扎的大軍。
高橋道只是匈奴人深入并州最方便的一條路,卻不是唯一的一條路。
在太史慈大軍的動向,也是很快就被匈奴人探知了。
太史慈大軍在高橋道駐扎下后,太史慈就寫了一封信,派出一個使者送去給匈奴人。
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說太史慈已經將各個村子的村民轉移走了。匈奴人休想再洗劫村子。
而太史慈愿意放棄城墻的防守,讓匈奴人有膽子的話,就來高橋道與太史慈一戰定勝負。
只是在使者剛派出去后,太史慈就在夜間,悄悄帶著兩萬人,退到甘泉縣了。
加上之前來的時候,暗中留下的一萬人,甘泉縣內已經有三萬兵馬。
雖然給匈奴人送去戰書,但是太史慈并不認為匈奴人會真的來高橋道。
高橋道現在明面上,可是駐扎了五萬精兵。
富縣、雁陰、定陽三城,也都有一萬士兵防守。
匈奴人雖然有三萬大軍,可都是騎兵,想要攻破三城,也會非常困難,而且還要擔心太史慈的支援。
太史慈將甘泉留給了匈奴人。
現在甘泉縣的三萬士兵,都藏在城內。
只要匈奴人敢來,太史慈就要他們有來無回。
“哈哈,漢人還是這一套,小小的激將法,也想激我?”
左賢王湖嘞直接將太史慈的戰書給燒了。
他可沒忘記這次南下的目的。
他就是要劫掠漢人的財物,特別是糧食、食鹽和鐵器。
和漢人軍隊戰斗?
湖嘞帶著三萬匈奴大軍南下,就沒有升起過這個念頭。
之所以在劫掠了長安一代后,轉入并州,就是想在多劫掠一點東西。
他沒有去兗州豫州,這是大漢的腹地。
即使大漢現在內亂,他也還是擔心會被困在大漢。
只是很快,湖嘞就笑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