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退回去后,再次跪在袁紹面前請罪。
“顏良無能。請主公責罰。”
沮授道:“將軍乃是被人偷襲,非將軍實力不濟,怎能因此責罰。”
袁紹張了張嘴:“起來吧。”
之前一直想和趙徽打,他忘記趙徽手中的猛將,可是有好幾個能和呂布單挑的。
顏良就算再強,也最多對付一人。要對付兩個人,肯定是不行。
就算換成呂布來,也無法同時面對典韋趙云的圍攻。
只是讓袁紹心中不舒服的是,趙徽今天先派出來的是一個叫徐晃的戰將。
而顏良竟然也沒有將之拿下。
難道是他太高估了顏良的實力?
“主公,今夜可派人前去劫營,趙徽絕對想不到。”逢紀道。
沮授道:“不可,趙徽此人,雖是一介草莽,但心思細膩,且有郭嘉徐庶相助。劫營風險太大,請主公三思。”
劫營是一個高風險,但是也是高回報的選擇。
逢紀道:“就算不劫營,同樣也有風險,豈能因為一點風險,就畏畏縮縮。若是成功,馬上就能定下大局。”
第一天,袁紹認為劫營的風險很大。
但是今天,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白天顏良戰敗,很容易讓敵人放松警惕。
不過最終,袁紹還是沒有選擇冒險。
既然他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趙徽肯定也會有這樣的意思。
逢紀之前的土山計劃失敗,袁紹現在在做選擇的時候,更偏向沮授。
“今夜好好休息,明日再戰。”袁紹道。
逢紀有些失望。
若是袁紹聽他的,成功偷襲打敗趙徽,出謀劃策的他就是大功。
他在袁紹心中的地位,也會高于沮授等人。
袁紹離開,逢紀瞪了一眼沮授,也跟著離開。
沮授并不在意,他認為逢紀太急了。
必要的冒險非常需要,但是一定要減少不必要的冒險。
越是急,就越容易出錯。
袁紹想速戰速決,可作為謀士的他,首先要保證袁紹不會失敗。其次才是如何戰勝敵人。
如果一味求勝,而忽略其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謀士。
夜晚,城墻上燈火通明。
趙徽的營寨,每隔五丈,就有一個火把。
一支支巡邏的隊伍,相互交叉巡視。
站崗的人,手里拿著長矛,身體筆直,沒有一點困意。
每隔半個時辰,徐晃就會親自出來,在營寨里走一圈,看看有沒有人松懈。
雖然他治軍嚴謹,可對手里的一萬精兵,徐晃真的非常滿意。
以前,他覺得軍隊最難抓的是紀律。
在長安擔任騎都尉的時候,即使徐晃定下各項紀律,他手下的士兵,還是經常有人違紀。
而趙徽給他的這一萬精兵,著一個多月來,徐晃沒有看到有一個人違紀。
晚上睡覺的時候,徐晃甚至親自到營帳點名,每個人都在。燈滅之后,所有的營帳,除了傳出來的鼾聲外,沒有一個人聊天說話。
徐晃很喜歡這樣的軍隊。
這才是他心中的軍隊。
而不是西涼那些,眼里完全沒有紀律士兵,那些人說是兵,徐晃覺得土匪更貼切一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