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科又倒下了一批人。
昨日王強可以提前交卷。但是今天五張試卷,等到時間結束的時候,他也還有兩張試卷沒做。
算數一道上,王強也只是略有接觸,只會簡單的計算,而且計算的時候很慢。
趙徽出的題目,很多都已經超出他們所學。
很多題目,他們都不會做,根本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甚至連題目都看不明白。
二元一次方程,三角函數,幾何。
這些知識,在趙徽辦的那些學院,都可以學到。
可是這次來參加科考的人,就沒有在趙徽的學院上過。
畢竟趙徽的學院,主要教授的的還是那些年齡較低的小孩。
想要參加科舉考試,年齡必須要滿十八歲。
就趙徽出的這份試卷,換成上谷學院和薊城學院的學生來做,雖然也有難度,但是絕對會比現在這群人要好。
鐘聲響起,所有人的試卷都被收了上去,名字都被紙條遮住。
相比較昨天,今天雖然大家都沒有做完試卷,但是在收卷的時候,已經沒有人在哀求了。
他們心中都清楚,就算他們跪在地上,也不會多給他們一秒的時間。
寒門子弟再一次垂頭喪氣的走出考場。
世家子弟看到后,再一次趾高氣揚的離開。
不過也要一些世家子弟,皺著眉頭,心事重重。
昨天的文科,他們雖然沒有全部解答,但這是時間不足,如果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他有自信可以全部做完。
就算不行,在翻一下書,總是能知道答案。
可是今天的數科,他們真感覺無從下手。
這不是時間問題,就算給他們一天的時間,不會做的還是不會做。
就算讓他們把試卷帶回去,他們也做不出來。
雖然這個時代,算數已經有所發展,九章算術也都出現了。
但是這些知識對于很多人來說還是太難理解。
普通百姓算數,還是用繩子打結計數。
趙徽出的試題,整個大漢,肯定是有人會做出來。
但絕對不是世家的人。
算數在大漢,不是主流。
世家子弟中,沒有多少愿意去精修算數。
他們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儒學上。
這才是他們晉升之道。
至于算數,他們平時很少用到,就算需要,也會有專門的人為他們服務。
第三天的武科,人數并沒有變少。
很多人也都想明白,他們自己不會做,但是其他人同樣也不會。
不過就是矮子里挑個高的,到底誰能進入前一百,現在誰都說不準。
所有人都有希望。
武科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趙徽挑的一些戰例,讓他們進行分析。
這些戰例,有的是秦漢春秋時的,也有的是唐宋元明時期的,趙徽也都搬了出來。
雙方兵力對比,地形,等等數據全都給出來,讓他們選擇一方,用什么方法戰勝敵人。
還有就是軍陣演練和平時訓練。
這些屬于筆試。
筆試結束之后,他們還要和軍中的精兵進行實戰考核。
自認不行的,也可以直接放棄。
并不會強制要求他們一定要進行實戰。
趙徽并不是要挑文武全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