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徽手中的幽州軍,已經漸漸行程自己的獨有的精神文化。
每個士兵心中都明白他們為何而戰。
他們不僅僅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家人。
至于說為國為民,現在還是太早了。
想要讓士兵有這樣的覺悟,不僅僅是靠訓練,還要不斷向他們傳播知識。
現今大漢的軍隊中,絕大多數的士兵,都是為了一口飯吃。
另外有一部分人被強行征召的。
只要極小部分人,有建功立業之心。
趙徽的軍隊,每天除了正常的訓練外,也會有文化課。
先從識字開始。
幽州軍中,百夫長及以上的軍官,已經沒有不識字的了。
就是伍長什長也有大半識字。
普通士兵,也有很多識字,就算差的,至少會寫自己的名字。
認識幾十個字的,現在在趙徽的軍中也是一抓一大把。
在趙徽軍中,識字比例,遠遠高于其他諸侯的軍隊。
士兵每天的時間被排的滿滿的,也不會去想亂七八糟的事情。
偶爾放松的時候,就大家聚在一起,唱唱軍歌。在玩一下藤球。
趙徽將足球的規則搬了過來。
是精力旺盛的士兵,最喜歡的一個運動。
因為有這些娛樂項目,以及文化課,
趙徽手中的士兵,就算訓練量很大,也很少有人會壓抑。
放松的時候放松,訓練的時候訓練,學習的時候學習。
每個人,每天都很充實。
也就沒有時間去惹是生非。
而且因為有上文化課,他們的思維和眼界也在不斷提高。
很多人已經不在只是抱著混口飯吃的念頭。
這是他們的希望,是他們改變命運的機會。
就算他們個人實力不行,無法在戰場上殺敵立功。
也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自己。
只要他們會認字,以后回到家鄉,也能教村里的孩童。
他們在村子里的地位,也是數一數二。
不會比那些里正亭長差。
文化水平比他們高也是正常。
很多里正,也是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大字不識一個。
趙徽也開始建立士兵退伍的制度。
就算這些人,在戰場上寸功未立,他們也可以回到家鄉,成為民兵。可以免掉很多的賦稅。
相比其他諸侯,趙徽手下的士兵,更有保障。
徐晃在青州的所作所為,也是很快就傳到趙徽耳中。
不過趙徽并沒有打算干預徐晃。
他相信徐晃。
不管是抓軍紀,還是裁軍,都不能說徐晃做錯了。
就算換成趙徽親自去青州,趙徽也會如此做。
想要打贏張郃,就憑現在的那十萬黃巾軍,基本沒有可能。
除非能打一場完美的伏擊戰。
不然的話,就算正面戰場上,占據一點優勢,這些黃巾軍也無法把握住。
如果徐晃是在袁紹帳下,現在估計已經受到許多人的非議了。
裁軍五萬,這么大的事情,竟然沒有事先和主公通報。
眼里還有主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