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奇臉色一紅,有些惱怒,可是面對許攸,他也不敢多說什么。
雖然他是袁紹派來支援張郃的,可是三人中,他的地位最低。
不管張郃想要打壓他,許攸根本沒有將他放在眼里。
蔣奇在這里的地位,非常的尷尬。
他帶來的一萬人,也被張郃給收走了。
蔣奇就算不想交出兵馬,但是張郃有各種理由,都是他無法拒絕的。
張郃不管是職位,還是資歷,以及能力,都壓著蔣奇。
現在是因為蔣奇才來不久,只要等上半年,張郃就能將蔣奇完全排擠出局。
袁紹帳下,諸多將領中,能和許攸和平共處,并且為主的,只有張郃一人。
不管是之前的顏良,還是文丑,他們在面對許攸的時候,也是要擺低身段。
顏良文丑在武力上,是比張郃要強很多。
可是在其他方面,就比不上張郃了。
顏良文丑除了在帶兵沖陣上,不要許攸外。
其他方面,幾乎都要向許攸請教。
而張郃不同,在青州,就算沒有許攸,張郃同樣可以把控住局面。
軍政事務他都可以處理的很好。
張郃很少有事情需要許攸幫助決斷。
兩人剛來青州的時候,許攸的權力其實要比張郃大一點。
但是現在軍事上,全是張郃說了算。
而且張郃的手,現在也伸到政務上。
許攸為人高傲,善于謀劃,但是在實際執行力上,也比不上張郃。
他們這類人,自視很高,智力超群,但是卻只能輔佐別人,
而不是自己成為一方大佬。
終究他們也是有不足的地方。
相比那些諸侯,他們缺乏行動力和決斷力,心態上也有不足的地方。
并不是許攸主動將權利讓出去。
而是這幾年,很多事情,都是張郃負責執行。
張郃做的越多,手里的權利也就越多。
許攸插手的事情少,他在青州的威望也就比張郃低。
張郃并不是有意和許攸爭權奪利,兩人關系的倒換,是時間久后的一種必然結果。
是許攸自己的選擇的結果。
對于這樣的結果,許攸并不是很在意。
他喜歡的是站在背后出謀劃策,用自己的智慧擊敗敵人。
權利他需要,但并不是非常渴望,他更享受擊敗敵人的暢快。
如果張郃的能力不行,許攸自然也不會看得上。一切也還是許攸說了算。
但是張郃的各項能力,都屬于優秀水準,許攸很難挑出張郃的不足。
當就面對廖化的這封信,張郃和許攸看過之后,情緒上控制的很好,都沒有太大的表現,第一感覺也都是懷疑廖化所說。
而剛來的蔣奇,竟然什么都沒有求證,就認為廖化的密信,所言都是真的。
許攸無法忍受這種不帶腦子的蠢貨。
“張大河,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不然我只當這是在詐降,我會將你碎尸萬段。”張郃沒有去看蔣奇,他有意無意的,都在削弱蔣奇的影響力。
他沒有去故意針對蔣奇,只是很多時候故意把蔣奇忽視掉,讓蔣奇在青州沒有太多的存在感。
蔣奇來到北海好幾天,但是下面的很多士兵,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最多知道來了一個中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