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大豆可是近代騎兵的標配戰馬飼料。近代騎兵,基本上每匹戰馬脖子上都有一個褡褳,里面裝著一二十斤炒黃豆。每當戰馬奔跑累了,騎兵就會抓出一把炒黃豆,給戰馬補補
馬林立志要建立龐大的騎兵部隊,自然要注意戰馬飼料的種植。可惜的是,歐洲緯度高,夏季溫度也偏低,加上處于“小冰河世紀”,不適合種植大豆南歐倒是適合。即使到了后世,英國和德國也不種大豆,基本從美國進口。
北美雙島的緯度,大約和京津一帶差不多,大約是適合種植大豆的,只是希望印度品種的大豆要耐寒些另外,島上也有很多橡樹,很適合造船
而布雷頓角島,貌似也適合種植黑麥這樣的耐寒作物,對于大豆,馬林有些拿不準。事實上,布雷頓角島雖然和哈而濱該死的地區字母化接近,但因為處于海邊,夏季溫度沒有哈而濱高。要是后世,也許適合種植大豆,可是,因為處于“小冰河世紀”,溫度比正常情況要低一兩度。所以,馬林估計,布雷頓角島這會兒可能不適合種植大豆。
但是,布雷頓角島也是有它的優勢的。首先,它有煤炭和森林資源,很適合發展造紙。其次,它的面積足夠大,足有1萬平方公里。要知道,北美雙島加起來,也才500平方公里。
有如此大的陸地面積,馬林完全可以在布雷頓角島上大規模養羊和養馬。只要砍掉樹木,在地面上多種些苜蓿草,就會出現大片適合放牧的草場。
布雷頓角島雖然夏季氣溫不高,但因為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季氣溫也不低,絕不會像同緯度的東北那樣零下幾十度,有個零下十幾度就很嚇人了。但這里木材多,搭建畜棚成本也低。
東弗里斯蘭本土面積太小了,根本沒有多少可以養馬的地方。所以,馬林需要一個養馬的場地,為他養足夠的馬匹,好供應騎兵需要。但是,在北美陸地上養馬很危險。被印第安人得到馬匹的話,容易導致恐怖的呃印第安騎兵提前出現。所以,在和大陸分隔開的海島上養馬,是很不錯的選擇。畢竟,最初印第安人獲得的馬匹是西班牙人走丟的。而在布雷頓角島上,馬匹再走丟了,還是在島上,不會自己游泳跑到大陸上去
等到三個美洲殖民地發展起來,到時候,格林納達蔗糖和香料;布雷頓角島紙張和戰馬;北美雙島大豆和戰船,并充當入侵北美大陸的跳板
面對美好的未來,馬林無限期待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