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穿越者,馬林要是不爭霸,那是很丟穿越者的臉的。而要爭霸,龐大的騎兵隊伍是少不了的。
但是,歐洲馬雖然好,可就是太嬌氣了,動不動就要上精飼料,喂養成本很高。就比如馬林的戰馬卡爾,這貨每天要吃價值10個芬尼的飼料,相當于普通人5天的工資。而一些窮人家庭,一天全家人的花費,也不超過2個芬尼。所以,這貨相當于每天吃掉普通人家全家人5天的花銷。
如果要養活1萬重騎兵的話,每天花在飼料上的錢,就高達10萬芬尼,價值1667個金幣。
當然,每天10個芬尼是馬林的標準。畢竟,馬林是個土豪。但不管如何節約,一般騎士每天給戰馬的花銷,也是能達到5芬尼每天的。畢竟,歐洲燕麥很貴,而歐洲馬體型高大,食量也大
所以,在歐洲,擁有上萬重騎兵的國家很少。據馬林所知,只有法國一個。但法國的騎士大軍,不是靠朝廷的薪水養活的,而是靠封地養活的。
法國約1萬多騎士,大約有一萬人有封地,平均每個有封地的騎士,封地面積高達1500英畝。那些個法蘭西騎士,跟隨國王作戰,其實也是自掏腰包養活。不過,1500英畝的封地,夠他們養活自己和戰馬的了。而另外幾千板甲騎士,則依賴法國中央財政養活,屬于雇傭兵性質,開銷很大。也就是法國這樣的強大國家,換成其他國家,未必養得起。
其他歐洲國家,基本很難養得起這么龐大規模的重甲騎士。威尼斯倒是養得起,但那是海上國家,騎士壓根沒啥用途,也缺乏武藝高強的騎士。
而馬林的老大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他的常備軍中,大多數也是步兵,重甲騎士,只有1500人即使舉國動員,把那些奧地利和勃艮第莊園里的騎士都征召過來,總數也不超過5000人除非,召集德意志諸國的所有騎士,才能在總數上壓法國一頭
所以,雖然一直想建立龐大的騎兵隊伍,但馬林一直擔心養不起那么多戰馬。畢竟,要是裝備1萬重騎兵,光是戰馬的飼料消耗,每年就有五六十萬金幣,非常恐怖。
也因此,馬林目前麾下只有條頓國那邊招攬的一千流浪騎士的一千戰馬,以及800黑衫騎士的800匹戰馬。其他的馬匹,都是吃草多過吃飼料的挽馬。
而且,因為馬林自己在東弗里斯蘭開辟了5000尤格拉姆的燕麥地,自己種植燕麥,倒是讓養馬的成本下降了一大半。不然,光是那1800匹戰馬,每年的開銷就要十來萬金幣。
所幸,馬林自己種植燕麥,產量又高,才能節省下大半的成本。但即便如此,養活那1800匹戰馬和幾千匹挽馬,也讓馬林花費巨大。
因此,當他想起來,東歐蒙古馬就是后世的頓河馬時,驚喜萬分。因為,這些頓河馬和蒙古馬差不多,平時只要吃草就可以了。只有出征時,因為載人奔行體能耗費過大,才需要加點飼料。
而且,這些東歐蒙古馬,體型比蒙古馬高大多了,肩高能達到1米5以上。而蒙古馬,肩高只有120135厘米,顯得太矮了點。
個子矮,就腿短,即便有耐力好的優勢,但在沖鋒的時候,因為腿短,沖鋒速度趕不上別的馬。所以,在后世,賽馬中,蒙古馬只能參加耐力賽,什么比沖刺的,沒人選擇蒙古馬。
但是,在戰場上,很講究沖刺速度。所以,腿短的蒙古馬,在沖鋒時,表現遠不如長途奔襲時出色。
而東歐蒙古馬頓河馬雖然也是蒙古馬后裔,保留了蒙古馬的很多優點。但因為肩高平均能達到1米5,和蒙古馬相比,個個都是“長腿歐巴”,奔跑沖刺的速度自然要更快些。雖然耐力比不上蒙古馬,但沖刺速度上的優勢,足以抵消耐力上的劣勢了。
正好,馬林知道,未來板甲騎士將會被火槍所淘汰,而輕騎兵,才是未來騎兵的主力。后來的輕騎兵,更喜歡用阿拉伯馬那樣的和頓河馬差不多高的中型馬,而不青睞目前歐洲流行的高頭大馬。因為,歐洲的重型馬,有耐力差的缺點。這些重型馬,也許力氣大,沖刺速度也快。但沖一段時間后,就萎了,需要休息很久。而且,它們吃得多,飼養成本也更高。所以,后來的近代歐洲騎兵,基本都讓本地馬種和中型馬阿拉伯馬進行雜交,培養個頭更矮,但耐力和速度都很不俗的中型馬,作為軍馬使用。
實際上,東歐蒙古馬,本身就混雜了阿拉伯馬甚至汗血馬的優良血統。所以,它才非常適合當輕騎兵的坐騎。后來的哥薩克,就是騎著東歐蒙古馬頓河馬,幫著沙皇,打下了世界第一大的國土面積。
站在克里米亞汗宮的大殿上,馬林經過快速的思考后,決定長期向克里米亞汗國購買東歐蒙古馬,作為輕騎兵的軍馬使用。即便是重騎兵,也可以配兩匹東歐蒙古馬用來換乘。至于那些同樣要吃飼料的本地挽馬,馬林決定淘汰它們,處理給周邊國家
這樣一來,馬林軍中的馬匹,大部分換乘東歐蒙古馬后,將會節省大量的飼養費用,也算節約了大筆開銷。
于是,馬林又鞠了一躬,對蒙哥吉雷汗問道
“大汗,聽說貴國有很多戰馬不知道大汗有沒有出售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