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拌火藥”
頓時,火槍手們都開始打開隨身背著的銅壺,用一個銅勺,開始攪拌銅壺里的火藥粉。
馬林的火槍手們,使用的還是粉末狀的火藥,沒有使用顆粒火藥。之所以如此,也是為了保密,免得顆粒火藥的秘密,被人學去。另外,就是目前也用不著使用顆粒狀的火藥。
別的軍隊還不流行使用火槍呢,又沒有軍隊使用火槍和自家軍隊對射。所以,也用不著使用顆粒火藥,增強對射的有效射程。
目前,馬林的軍中,只有炮兵,使用的是顆粒火藥。而且,炮兵的顆粒火藥,都是用獸皮袋定量裝好的。開炮的時候,炮兵只需要打開皮袋,把火藥倒進炮管里就行了。平常,火藥袋子是不允許打開的,免得受潮。
而火槍手們,一直都是用銅壺裝火藥的。至于裝藥量,那個攪拌用的銅勺,就是用來量取火藥裝填量的。
粉末狀的火藥和顆粒狀的火藥不同,顆粒狀的火藥,因為在做成顆粒前,都攪拌均勻了,然后粘合在一起,自然質量不錯。而粉末狀的火藥,因為硝石、硫磺和木炭的密度不同。在運輸途中,經過顛簸,會分層,密度大的下沉,密度小的上升。
所以,每次開戰前,火槍手們都需要先把銅壺里的火藥粉攪拌一下。
看到火槍手們火藥都攪拌過了,火槍手指揮官們大喊道
“裝藥”
火槍手們立即用銅勺,在銅壺里挖了兩勺火藥粉放入槍管,不多不少。然后,從槍管下面抽出鐵通條,把槍管里的火藥搗實了。
“裝彈”指揮官繼續大喊。
熟練的火槍手們把鐵通條拿在左手里,然后立即從皮包里摸出一顆鉛彈,同時,摸出一張裁切好的小皮革。
之后,火槍手們把皮革橫放在槍管口,把圓珠狀的鉛彈放在皮革上面,往里一壓。然后,右手從左手拿回銅條,把已經壓入槍管口部的鉛彈和皮革,往里面搗到底部,并搗實了。然后,抽出鐵通條,插入槍管下面的卡座里。
之后,火繩槍被平舉起,火槍手又用勺子挖了一點火藥粉,放入了開放式的火藥池里
火繩槍的火藥池和燧發槍不同,燧發槍的火藥池,是有鐵片壓住的。所以,燧發槍的火藥池,可以預先往火藥池里倒入火藥粉,然后用鐵片壓住,再把火槍豎立起來往槍管里裝入火藥和鉛彈。
但火繩槍不同,火繩槍的點火方式,是用扳機帶動的夾子,把點著的火繩送入槍管后端上方的開放式火藥池內,點燃火藥池內的火藥,再通過傳火孔,引燃槍管內的激發火藥。
因為是開放式的火藥池,自然不能先放入火藥。不然等槍管豎起來,火藥池的火藥就要撒在地上了。
因此,這一點是火繩槍和燧發槍的重要區別之一。同時,因為火藥池是開放式的,且是向上的。一旦遇到下雨天,火藥池很容易進雨水。所以,火繩槍很怕下雨。一旦下雨,火繩容易熄滅,火藥池也容易進水。不像燧發槍,有鐵片蓋住,不怕雨水。
等所有士兵把彈藥都裝好了,并夾好了點燃的火繩后,接下來,自然是進入大名鼎鼎的“三段射擊”時間了。這個過程,自然是不用多言了。
馬林參觀了一會兒射擊訓練后,忽然想起來貌似,那一千刀鯨油紙,還沒有決定用途呢。
原本,馬林是打算把那些油紙都做成油紙袋,用來包裝鹽和蔗糖的。只是,現在運輸蔗糖和食鹽時,歐洲人更習慣使用橡木桶,未必需要油紙袋。
只有散裝的蔗糖和食鹽,才用得到油紙袋。但是,這個年代的普通老百姓購買散裝的食鹽和蔗糖時,往往都會自帶瓶瓶罐罐的,根本用不著你油紙袋。買菜也是,老百姓都自帶菜籃子的。不像后世的老百姓,買菜都不帶菜籃子了,直接由商人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