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如此,即使是那些領主們,很多也欠著漢薩同盟的錢。呂貝克提出的意見,只要不侵犯到他們本身的利益,他們也不敢輕易反駁。
所以說,馬林選擇和呂貝克結盟,的確是一個很明智的決定。至少,帝國議會上,那些個帝國城市,就不會為難他了。
不過,讓馬林感到驚訝的一點是漢薩同盟副盟主漢堡,居然不是帝國城市
但想了一想后,馬林也就理解了。為啥呢呂貝克勢力再大,主要也就針對那些帝國城市,和部分欠了漢薩同盟錢的貴族。但是,帝國城市總數才75個。而帝國議會的席位是330個。
也就是說,帝國議會中,帝國城市是占少數的,無法左右大局。只有那七大選帝侯,組成同盟,才能占據壓倒性的優勢。
所以,漢堡城想加入帝國議會,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呢。
來到沃爾姆斯城后,馬林見到了呂貝克大議長塔格法赫特和漢堡大議長海森伯格。這一次,呂貝克和漢堡來參加帝國會議,主要有兩個目標第一是讓大家承認呂貝克和漢堡對荷爾斯泰因公國的實際占領;第二就是,讓漢堡加入帝國議會,成為擁有投票權的帝國城市。
馬林想要求呂貝克幫忙說服那些帝國城市,但呂貝克反過來也求到馬林頭上。呂貝克求馬林什么呢原來,呂貝克是想讓馬林作為中間人,介紹他們和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搭上關系。
長期以來,靠著經濟手段,呂貝克雖然在帝國議會中把持帝國城市和部分想要借錢的貴族。但是,得到的票數,始終不能過半。因此,呂貝克認為,需要找一個同盟,票數比較多的那種。
原本,呂貝克是想和七大選帝侯接觸的。因為,這七大選帝侯組成的同盟,票數是超過了半數的。若是能和他們結盟,呂貝克在帝國會議上的發言權,那就非常大了。
但是,七大選帝侯認為,呂貝克領導的漢薩同盟,在經濟上本來就已經很強大了。若是再獲得政治上的話語權,將會成為不亞于選帝侯的超強勢力。所以,七大選帝侯達成了一致,那就是絕不同意和呂貝克合作,并保持對漢薩同盟政治上的壓制。
無奈之下,呂貝克才想到了同樣和七大選帝侯不對付的奧地利。在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麾下,可是擁有很多選票的。不提奧地利和勃艮第眾領主的選票,士瓦本同盟的票數,也是很多的。
這也是為什么當初在對丹麥發動戰爭時,呂貝克和漢堡,愿意和馬林結盟的原因。
要是馬林沒有利用價值,呂貝克和丹麥才不會理會馬林。這不,來到沃爾姆斯后,呂貝克和漢堡的兩個大議長,要馬林幫忙把他們引薦給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以和奧地利達成政治上的同盟。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那些選帝侯不一樣,身為皇帝,天生和諸侯們就是對立的。神圣羅馬帝國之所以出現75個獨立于諸侯之外的帝國城市,就是歷任皇帝支持下出現的。而這些城市,原本都是各家諸侯的搖錢樹。但在皇帝的支持下,他們脫離個各家諸侯的控制,也受到諸侯們的敵視。
因此,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那些帝國城市,都是和諸侯們站在對立面的。之前,漢薩同盟忙著做生意,沒有在意政治上的訴求。
但是,這一次,呂貝克需要合法地占有荷爾斯泰因公國的東半部地區。而漢堡要求成為帝國城市,同時也需要合法地占有荷爾斯泰因公國西半部地區。這樣,他們就必須獲得盟友。而票數多,而又愿意尋找伙伴的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就成了漢薩同盟的首選。
另外,馬林的盟友克里弗公國和格德司公國,也是呂貝克和漢堡想要拉攏的對象。尤其是克里弗公爵約翰,不但是克里弗公爵,還是馬克伯爵,擁有兩張議會票。而且,馬林自己也是帝國議會成員呢,擁有一張票。所以,馬林和漢薩同盟之間,其實是互惠互利的利益同盟關系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