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選擇薩卡拉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去英格蘭那邊扛大梁,是因為馬林對英格蘭那邊的事情并不太重視。尤其是英格蘭人組成的步兵,馬林就更不重視了。
馬林是讀過歷史的,他知道,別看大英帝國后來風光無限,但他們的陸軍真心渣啊。拿戰時期,英軍的步兵精銳,主要是蘇格蘭的高地步兵和來自德意志漢諾威的kg英王德意志軍團。至于英格蘭人組成的步兵不提也罷
正是因為步兵太渣了,和英國海軍的檔次完全不匹配。所以,即使到了21世紀,英國陸軍都沒有獲得“皇家”的稱號。在歐洲,英國陸軍向來是二流的代名詞。要不是英國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牢牢地守衛者英國海域,英國早被法國或德國的陸軍擼成球了。
同樣地,因為陸軍太渣,北美殖民地的叛逆頭領,如華盛頓等人,在英軍里服役過,知道英軍的底細。所以,他們才敢在法國人的支持下,發動叛亂,并最終戰勝了英國派來鎮壓的軍隊。換成普魯士,殖民地反抗一個試試派強悍的陸軍嫩死丫的
出于對英格蘭人步兵的鄙視,馬林實際上并沒有太在意從紐卡斯爾招募的英格蘭雇傭兵。事實上,馬林此舉,只是為了學宋朝,靠招募英格蘭青壯來鎮壓災民的暴亂而已。
而且,這1萬英格蘭雇傭兵訓練好了,馬林看不上,也可以送給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啊。愛德華想要登陸英格蘭和亨利七世決戰,肯定少不了要軍隊的。這1萬英格蘭雇傭兵可都是英格蘭人組成的,更容易獲得愛德華的信任。起碼,比法國佬的法國雇傭兵靠譜多了。畢竟,那些法國雇傭兵其實更多地聽命于法王,愛德華一直在防備著法軍呢。
當然,也不是白送給愛德華的。馬林在這一萬大軍里,摻了很多沙子。具體的,就是那些軍官,全是來自馬林軍中的弗里斯蘭人。而且,這些弗里斯蘭人的弗里斯蘭語,和英語差不多。即使說他們是英格蘭人,也沒人懷疑。即使在愛德華的麾下,通過這些軍官,馬林也是能夠產生足夠的影響力的。
但是,這些都是馬林的計劃而已。對于薩卡拉而言,這是一個讓他騰飛的機會,也是唯一的機會。所以,他并不想自己管理的英格蘭軍團,比德意志軍團差。甚至,他希望他手里的英格蘭軍團,能被訓練成精銳一般的存在。
可是,這難度也是很大的
薩卡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感覺到,英格蘭人雖然也可以訓練成不錯的士兵。但是,骨子里,英格蘭人缺乏德意志人好戰的血性,顯得更加膽怯。
也難怪,英國人搞了幾百年的圈地運動,大量圈占自耕農的土地,居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起義,讓馬林一直很疑惑。這種被搶奪土地的行為,換成華夏,早就起義了。至于德意志,貌似農奴制度還沒廢除,貌似不存在這個問題
事實上,薩卡拉也是有一些錯覺的。為啥呢薩卡拉感覺馬林軍隊里的德意志人更加有血性,更加好戰,那是因為,馬林特地挑選的德意志南部的山民,作為軍隊里的主力。
那些山民們,從小生存在大山里,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作斗爭,沒少和野獸搏命,所以很是剽悍。在他們的帶動下,馬林軍中的作風,自然是頑強而有血性。若是換成以平原地區的農夫為主,也沒有那么有戰斗力。而且,那些南部山地的山民,分散在各支軍隊里,帶動了來自阿爾薩斯等其他地區的農夫的情緒,使得全軍士氣比較高,也很好斗。
薩卡拉不知道啊,他還以為德意志人就是那么剽悍呢,所以對英格蘭農夫有些看不上眼。
但是,這些都是薩卡拉飛黃騰達的班底,薩卡拉不能不重視。于是,他冥思苦想,尋找增強手下英格蘭農夫勇氣和血性的辦法。
不自覺地,薩卡拉回想起了當年在奧里希城里當混混老大的時光
那時候,薩卡拉作為混混頭子,經常需要和別的混混幫派打架斗毆。同樣地,薩卡拉也經常洗手新鮮的血液,帶著他們和別的混混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