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場上,看著一群頭戴木制“摩托車頭盔”,身上披著雙層“麻將墊子”在激烈群毆的士兵,馬林忍不住笑出聲來。
也幸好這個時代的歐洲人不知道“麻將墊子”這個梗,甚至不知道麻將為何物。不然,他們也會笑場的。
因為刷了黑漆,麻將墊子外面都不用套黑色罩衫了。沾滿石灰粉的木棍頭子,直接往麻將墊子上戳就是了,也好統計分數。
按照“群毆訓練法”的習慣,是以250人的連隊為單位互毆的。不過,馬林覺得,這樣太單調。所以,他還增加了10人一組的小組互毆,以及三人一組的互毆小組。
尤其是三人互毆小組,特別受到馬林的重視。因為,不管是后世的特種部隊,還是戚繼光的鴛鴦陣里,三人小組,都是一個標配組合。
而且,三人小組的互相配合,也能使得士兵在某個點上取得局部優勢。當將士們習慣了和身邊的同袍們互相配合后,能夠爆發出遠超普通戰陣的效果。
于是,三人小組和250人的大隊兩種群毆模式,成了馬林軍中最經典的戰術。
在總結出了一整套的訓練方法后,馬林下令將此訓練方法編寫成訓練大綱,發往石勒蘇益格公國的一萬軍隊和明斯特地區的駐軍大營,在全軍推廣這種訓練方法。
事實上,一直到19世紀60年代的俄土戰爭為止,歐洲陸軍的對決,依然是刺刀為主。至于為什么因為前裝槍的裝填速度太慢了,導致火槍射速不快。若是兩軍混戰開始,火槍手的射擊能力就壓根沒有用處了。
那個時候,大家都貼身靠在一起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拼刺刀,而不是開槍射擊。因為,在混戰的情況下,在把槍管內的子彈打出去后,你不可能有幾十秒的時間去重新裝填彈藥。若是不想被敵人趁著裝彈的機會刺死,還是舉起刺刀,和敵人拼刺吧
所以,在前裝槍時代,有一個著名的戰術,來自于英國的龍蝦兵那就是,頂著敵人的排槍,到了敵人二三十米的距離內之后,實施一輪齊射,把敵人前排的火槍手打趴下。然后,趁著敵人混亂補位的時機,發起沖鋒,用刺刀決定勝負。
那個時候,滑膛槍的命中率太感人了。要是在100米的距離上瞄準,理論上可以瞄準射擊,但真正命中率,能有一半就算是神槍手了。只有到了二三十米的距離上,舉槍瞄準,命中率才有實際意義上的高命中率。
才如此近的距離上打排槍,把敵人前排的戰士打得紛紛倒地,那是很正常的。這時,敵人看到前排戰士紛紛中槍倒地,肯定會心慌意亂,士氣下跌。
這時,龍蝦兵再趁機沖鋒,不過二三十米的距離,很快就到。你要是再忙著裝填彈藥來個三段擊,那就是找虐了。趁你還沒裝填好彈藥的時機,刺刀就扎到你身上了
所以,在拿戰爆發前的一段時間,這種戰術想當牛,很容易取勝。但是,拿皇的出現,使得更牛的“大炮兵主義”出現。在排炮的轟擊下,刺刀戰術就成了送死。畢竟,排炮,尤其是使用了霰彈的排炮,對于線陣步兵的殺傷力實在太過強大了。
馬林就一直在猶豫,是不是要拿出霰彈這個大殺器。但是,一直不敢。為啥怕法國人學會唄
法國本就是火炮大國,火炮裝備數量很大。而霰彈技術含量太低,很容易被人學會。所以,要是馬林敢提前拿出霰彈,絕對是讓法國飛起啊。
面對動輒拉出上百門火炮的法軍的霰彈雨,什么步兵線陣都要被打成狗。所以,馬林寧可不拿出霰彈這個大殺器,只使用西班牙方陣,以保持軍隊戰術優勢。